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实现“四节、三增、二省、一保护”。
“四节”:一是节肥。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的是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施肥方式是化肥深施,如果传统的耕作方式施肥100斤,而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只需40斤就能起到同等甚至更高的肥效;二是节水。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用农作物秸秆均匀覆盖于地表,覆盖层起到了夏遮阳、冬保暖、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减少水分蒸发,小麦浇水速度快,节水15%以上;三是节源。保护性耕作技术利用的是复式作业机具,如小麦免耕播种机具能一次完成旋耕、化肥深施、播种、震压、筑埂等作业环节,比传统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2--3次,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30%左右;四是节本。减少作业环节,亩节约成本30―40%元。
“三增”: 一是增加微小生物的含量。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实行免耕或少耕,减少了土壤的耕翻次数,土壤中的微小生物(如蚯蚓)的含量大大增加,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增强了土壤中的毛细导管和蚯蚓等生物挖掘孔道功能,使土壤中的含氧量增加,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二是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提高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三是增加粮食产量。粮食增产5%―15%。
“二省”:一是省工。每亩省工2―3个;二是省时。农田作业时间缩短2/3左右。
“一保护”:即秸秆还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