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井喷式”发展
“我国牧草收获机械化总体水平还相当低,割草机、搂草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1%,打捆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0.1%。”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院长刘贵林在博览会同期举办的“2017年中国现代畜牧业暨饲草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增加品种和保有量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专家指出,我国的牧草产业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严重落后,草种、草产品添加剂、机械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国外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巨大的差距和替代进口都是发展的空间。
刘贵林告诉记者,我国每年进口蛋白饲料原料8000多万吨,2016年进口苜蓿干草146万吨,燕麦22万吨。全国20多亿头(只)食草畜禽每年缺乏优质饲草2亿吨以上,缺口巨大。正因为如此,去年以来,畜牧机械特别是饲料收获机械可以用“井喷式”发展来形容。
此外,我国的规模化奶牛场主要设施分为饲喂机械、挤奶机械、环境控制机械和粪污处理机械。其中,饲喂机械中的TMR搅拌车、自动饲喂车、传送带饲喂系统、犊牛饲喂小车等国产机械占35%,65%依赖进口;在挤奶机械中,机器人挤奶100%靠进口,其他挤奶设备30%国产,70%依赖进口。
而环境控制机械中40%国产,70%进口;而粪污处理机械的进口产品也超过了80%,在规模牛场清粪方式一般以拖拉机铲车为主,大部分还以人工清理为主,像刮粪板、吸粪车及水冲清粪等所占比例还很小,发展空间很大。
内蒙古成主战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南北朝时期流传甚广的这首民歌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象。草原是牧民的家乡,也是牛羊的世界。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草食畜牧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大力推进“粮改饲”“稳羊增牛”战略,打造畜牧业强区,计划每年新增青贮玉米200万亩,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目前畜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此外,作为“粮改饲”政策的重点省区,内蒙古对青贮饲料机械的需求量大。
不仅如此,内蒙古还安排资金补贴进口机具,这让觊觎这个市场的诸多外资品牌开始进入或加快拓展中国市场。
记者从内蒙古国际畜牧业机械博览会上获悉,本届博览会汇集了约翰迪尔、科乐收、科罗尼、久保田、爱科、马斯奇奥、雷肯、大平原、麦克海尔等多个外资品牌。科乐收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携饲(草)料收获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亮相此次博览会,其中包括青贮收获机、割台、牧草秸秆打捆的小方捆机、拖拉机和大方捆机等。
本土品牌也不甘示弱,加快布局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北方市场。记者获悉,中联重科、雷沃重工、德邦大为几乎是全线产品参展,中联重科充分结合政策导向与用户需求,推出全新升级的青贮机。而五征集团、新研股份、勇猛机械、金科峰、农哈哈、金利等也都是有备而来。内蒙古当地的长明机械、恒泰机械、顺源农机、蒙力机械、蒙拓机械等也在博览会上争奇斗艳。
本届博览会吸引了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国森以及来自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多地农机局长和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金富、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竹林等,这些大咖远赴内蒙古赤峰为展会“站台”也彰显了未来市场的焦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