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的主要根源
中国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与职业化程度、农业机械水平、农业科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以致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中国农业高成本、低效率、缺乏农业基础竞争力的状况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
1、中国人均农业基础性资源禀赋相对不足,资源型基础竞争力处于劣势。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略多于美国。2015年,中国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分别为20.25亿亩、37.95亿亩、32.91亿亩和2.145亿亩。美国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分别为23.19亿亩、46.51亿亩、37.26亿亩。中国耕地比美国少2.94亿亩,林地加园地合计比美国林地少6.4亿亩,草地比美国少4.35亿亩。截至2015年,中国有13.7亿人口,美国只有3.2亿,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6倍。中美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差距明显。美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分别约为7.272亩、14.584亩和12.368亩,而中国人均耕地、林地(含园地)、草地面积分别仅约1.477亩、2.924亩和2.4亩,美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分别约为中国的4.9倍、5倍和5.2倍。
中国和美国水资源总量大体相当,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7962.6亿立方米,美国水资源总量为28179.9亿立方米,中国人均2039.2立方米,美国人均8836.4立方米,美国人均水资源量是中国的4.3倍。
众所周知,中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可见,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禀赋不仅相对于美国匮乏,而且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不足,这决定了中国农业资源型基础竞争力处于劣势。这是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相比,农业基础竞争力的先天差距所在。这种资源型劣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2、中国农业劳动力基数过大,劳动力基础竞争力不强。截至2015年,美国农业就业人员数242.2万。而同期,中国农业就业人员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1919万,其中包括兼业人员。中国这样体量庞大的农业劳动力超过农业需要量,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也是农业劳动力中大部分兼业的原因。而且随着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会逐步增多。中国农业就业人数是美国的90倍。中国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9.24亩,美国农业劳动力平均(简称“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957.47亩,美国劳均经营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03.6倍。此即上文分析的中国农业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第一、美国农业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最小、中国农业人工成本远高于美国的内在原因。
3、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机普及基础竞争力滞后。
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美国不仅早已在粮食作物上而且在棉花、大豆、烟草等品种上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耕作环节机械化率相对较高,但播种、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较低。2015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82%,机耕率为80.43%,但机播率和机收率都较低,分别为52.08%和53.40%。按作物品种来看,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最高,为93.66%;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1.21%,其中机收率仅为64.1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8.12%,其中机播率只有42.26%。其他作物的机械化率普遍较低,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5.85%;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6.81%,特别是其机收率低至18.81%。油菜、马铃薯、花生等机械化率都较低。
4、中国农业科技相对落后,科技型基础竞争力欠缺。
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对中国农业增产与发展居功至伟,化学肥料、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生物技术、设施大棚等推动着中国农业发展进步。中国农业科技在世界上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但与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技术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欠缺,相关农业科学技术集成不够,农民科技素质不强,总体上农业科技型基础竞争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