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提升金融服务 释放“三农”活力
2017-03-21   来源:人民日报   

  提供便捷现代金融服务

  随着“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拓展“三农”金融业务, 特别是有不少新金融机构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手段,解决农村金融一直以来存在的风险高、抵押难等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海量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信贷数据等进行挖掘分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客户背景,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客户的行为,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这既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又创新了服务方式和手段,有效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不仅与农业农村经济相对弱势有关,更在于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因此,解决农村金融风险高、抵押难等问题,不仅仅要采取技术手段,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加快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建立农业风险分担机制、普及金融知识、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等,切实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来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致力于让广大“三农”客户享受到更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双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但更多的是互补合作。一方面,农业银行可以利用遍布全国城乡的营业网点和“金穗惠农通”服务点,与新金融机构合作,形成线下线上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农业银行也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自身的“互联网+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有农行特色的“互联网+三农”服务模式。今年,农行将互联网服务“三农”作为“一号工程”来推,重点是按照“标准化、模型化、规模化、批量化、自动化”的原则,探索完善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化、智能化的“三农”信贷作业模式。上线了基于大数据的金穗“快农贷”产品,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对特色农业、财政直补、电商平台、信用村等不同类型农户,采集各类信息,设计授信模型,提供免抵押、批量化、自动化融资服务。截至2016年末,“快农贷”已在福建安溪等10个县试点,已发放贷款1.33亿元。

  强化政策支撑 守牢风险底线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更加丰富,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初步形成。但也要看到,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领域最薄弱环节,“三农”客户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需要金融在支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与财政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因此,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

  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做好“三农”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对接国家关于“三农”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为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县域实体经济、开发扶贫等提供金融服务。

  加大创新力度。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府购买服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针对农业产业特点、区域发展特点和“三农”客户特点,推进信贷制度创新;针对农村和县域客户数量多、分散广,以及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情况,不断创新服务渠道。

  加强多方合作。推动各级政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政府增信服务模式,强化银政合作;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实现银银合作;加强与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供销系统、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开放包容的“三农”互联网生态圈,做优银企合作。

  与此同时,守住底线,强化“三农”业务风险防控。在全行整体风险偏好框架内,合理设定不同地区“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不搞“一刀切”。做实做硬“三农”业务风险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三农”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快构建适应“三农”和县域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努力防控好“三农”和县域业务风险。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204473-1.html

标签:农机 活力 三农 释放 金融服务 提升

上一篇:补短板深耕“三农” 零距离服务小微
下一篇:耕地“治污”:还需农业机械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