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内,客户经理在农业金融贷款专区,为农户讲解支农贷款相关产品。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贷款15494笔,总额45.88亿元,户均贷款余额27.76万元,“三农”贷款占比达到86.97%。
图为设立在中牟县的家庭银行支农便民服务站点。村民可以在家庭银行办理挂失、银行卡、存折,以及存取款等业务。
2017年,我国村镇银行步入了第十个发展年头。村镇银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逐渐成长为支农支小、盘活农村金融市场的生力军。
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总资产规模突破1.24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其中农户及小微企业的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累计为352万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80万笔,贷款金额已达3万亿元。《经济日报》记者日前走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发现,目前我国县域及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短、门槛高,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而村镇银行则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农民增收,支撑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普惠金融扩大覆盖范围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呈现出需求额度小、发生频率高、贷款风险大的特点,传统金融机构拓展农村市场的意愿不强,正因如此,农村的小微企业和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比例较小,融资难成了困扰农户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心头病”。
不过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让“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使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覆盖到偏远地区和贫困人群,推进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从记者调研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村镇银行通过10年来的实践和耕耘,已经构建了普惠金融的地方特色。
目前,已涌现出全国首家资产和存款“双超百亿元”的河南中牟郑银村镇银行,其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本年利润、支行数均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