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赵老汉转型成功  陈老汉还在路上 一喜一忧看账本(探路供给侧·怎么种)
2017-03-21   来源:人民日报   

  干部们的招

  两位老汉,忧喜之间,折射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道全国性命题:改革中国农业,说到底要改变中国农民。这方面,要靠农民自身的努力与际遇,也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们的引导与帮扶。

  除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外,四川的另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推广规模化农业经营,使农技推广和资金扶持向规模化农业倾斜。

  明明散户农民那么多,为何不多扶持散户?

  “这是因为,针对千千万万的散户进行农技推广效率较低,推广成本高,接受度也不够。而且对散户来说,一年可能只能增加一点点收入,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会很高。”乔善宝说。

  那么,像老陈这样的散户农民,该怎么走向规模经营?

  “散户多,年龄大,技术少,效益低,老陈的困境,实际上也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困境。”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说,“要解决农业上的分散问题,就必须走上规模化的道路。散户想提质增效,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引领,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实现规模经营,也需要散户的土地支持。”

  以老陈为例,在四川,他的11亩地至少有三条路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涂建华介绍,第一条路是流转土地。老陈流转土地给农业经营企业,这样老陈既可以进入企业务农,也可从事其他职业。中江县土地流转价格是每年每亩地800元,这部分收益老陈少不了。

  第二条路是搞土地合作社。老陈可以和周围农民把土地合起来,成立合作社,请种植能手或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来经营农业。

  第三条路是土地入股。比如规模化农业企业盘下当地1000亩地,老陈在其中有11亩地,那他就占11股,老陈可以拿到土地入股分红,他仍可以选择加入规模企业,继续务农。

  “农业的未来要依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之类的规模农业来支撑。散户只有融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去,被带动起来,才能在技术、品质、效益上走向更高层次。” 涂建华说。

  ■记者手记

  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老陈和老赵,两位年龄相仿、地域相近的农民,怎么就念出了一忧一喜两本“土地经”?调研发现,两位农民不同际遇的背后,实际是各自农业经营路径选择的不同。

  老赵只有4亩地,但他敢想敢干,早早深入专业种植领域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此时只要政府推一把,给予政策空间,他很快就能实现规模化,转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但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像老赵这样的人实在太少。更多的散户农民,如同老陈一般,只是在自己的地里“循规蹈矩”,长久如此,在技术上、视野上,以及市场思维上无法跳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就无法顺畅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

  农业的蜕变说到底要看人的蜕变。调研发现,农民若想转型升级,可选择的路子并不少,土地流转、品种改良、技术推广,走哪条路,不仅靠政府奋力推,关键要靠广大农民自主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思路不改换,步子就迈不出田边。政府要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道,创造更多条件,让农民想转变,农民也要主动把握机遇,跳出老路,敢于转变、善于转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204471-1.html

标签:农机 供给 怎么 路上 转型 成功 账本

上一篇:是什么让农机经销商死了一大片?
下一篇:补短板深耕“三农” 零距离服务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