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施策方能事半功倍
自农业部部署推进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实施以来,该行动就成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可以说,发展全程机械化是对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的进一步升级。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开创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如何弥补这些“短板”,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点之一。
毋庸置疑,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实现全程机械化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该发展的重点难点也不尽相同。在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表示,各地要围绕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两个主攻方向,分作物、分区域确立推进各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技术模式。但是,具体到地方如何操作,这就需要各地农机部门根据当地的特点,有重点开展工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北京、宁夏和重庆就是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典范。北京根据其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在提出“调粮保菜”的农业发展理念的同时,大力推广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并形成了“胡萝卜—马铃薯”粮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等新型种植模式,可复制推广;宁夏通过对水稻等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来带动全区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重庆根据其自然环境特点,重点在推进丘陵山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和特色作物机械化生产方面下功夫。以上地区在发展本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无一不是“对症下药”,因此,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南北气候差异大,这样的条件使得我国农作物品种丰富,但同时,也使得农业种植模式多样。不同的种植模式相对应的全程机械化发展方向也不同。因此,在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时,也一定要将各地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条件考量在其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进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农机化工作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各地农机部门要根据本地农机化的发展特点,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撑、绩效管理、宣传引导等措施,合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打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升级版,确保到2020年实现《意见》中所提出的目标——“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以粮棉油糖主产区为重点区域,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