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高价“洋犁”背后的启示
2017-02-27   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主要产品技术经济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差距较大,尤其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方面差距更大。高端和大型复杂农机完全依赖进口,产品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垄断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农业生产综合成本。

  农机技术性能低,导致农业投入品粗放。我国农业生产每年多消耗柴油180多万吨、原药22万吨、化肥1000多万吨、灌溉用水900多亿立方米,既严重浪费资源,又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农机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现有规模企业(产值2000万元以上)近2000家,而总产值仅抵得上美国两家农机企业,2008年以前,甚至只抵得上一家。行业平均利润6%以下,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国外一般为4%以上),相当一部分企业低水平无序恶性竞争,甚至形成技术依赖。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能完全实施到位,导致企业不愿意进行研发投入,拿来主义盛行,技术同质化、市场同质化。笔者参加了2016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武汉),亲眼所见,产品趋同现象愈演愈烈,傍知名企业名称,傍知名商标,李逵李鬼同台竞技。

  如近几年热销的打捆机,几乎家家厂商都有,而结构原理、外形尺寸千篇一律。据了解,一台小方打捆机,目前整机售价不到10万元,而核心部件只能依赖进口,每台机子两组进口打结器就近4万元,而且议价能力、供货时间都不能自主。整机价格越压越低,外商一旁偷着乐,长此以往,必将损害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兴起—模仿抄袭—高速增长—产能过剩—哀鸿遍野”的老路,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了。

  敢问路在何方?农民追捧“洋犁”启示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经有了明确方向。25万元一把的“洋犁”趋之若鹜,1.5万元的“土犁”无人问津。让人们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未来。

  农机作为简单替代人工劳动的时代已经过去,更重要的,农机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备物质支撑,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重要因素。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科技创新、农机制造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作为重点内容。《中国制造2025》把“农机装备”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八项之一,把“现代农机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八大方向之一。

  像中国这样具有后发优势的发展中大国,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激励政策,完全可以实现技术和产业的升级和跳跃。要“与狼共舞”,务必抓住机遇,拥抱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开放、创新红利,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迈向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强国。

  (作者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203709-1.html

标签:农机 启示 背后 高价

上一篇:中国是农耕第一国,也可以造出“像样的犁”
下一篇:做好“攻略”搞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