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刊载了一篇有关“东北农民宁愿花十倍钱买进口的德国犁”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资料图
“中国是农耕第一国,为何造不好一把像样的犁?”中国的农机工业和中国制造又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文章说的是一把犁,折射的却是整个农机工业。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农机工业怎么了?未来的路在哪里?
总结近些年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成效显著、问题突出、任重道远。
发展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以2004年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起点,我国农机工业保持高速发展“黄金十年”,成为世界第一农机使用大国和制造大国。
农机工业的稳步发展,有效支撑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快两跨越”三个重要标志,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一快”,形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以2004年为分水岭,从新中国成立到2003年的54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零起步,发展到32.5%,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2016年预计达到66%,13年来年均增幅2.6个百分点,为过去54年年均速度的4倍多。
“两跨越”,一是指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42%,实现了总体上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是指201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52%,标志着从以人畜力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转向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达到63%,进入高级快速发展阶段,农业劳动力仅占到全社会劳动力的30%以下,每年向其他产业转移劳动力超过2.5亿。中国农业进入了机械化生产的新时代。
发展问题突出。我国是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但是大而不强。
从品种功能上看,主要以三大粮食作物田间作业机器为主,农业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需要的高效、大型、多功能、智能装备,具有地域和国际竞争优势的特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和适应国情特点的丘陵山地专用机械等大量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