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商界对发展金融产业还是发展实体产业的争论不断,分析总结得来:中国想要真正强大,必须得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农机装备作为制造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在经济新常态、市场增幅放缓、需求结构转型、金融机构银根紧缩、制造成本高企等诸多因素作用下,面临着重重考验,行业专家预测,2017年农机市场将继续延续调整的发展态势,整体发展节奏将深度调频趋缓,固然政策形势依然乐观,但是农机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依然巨大。
农机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发展节奏调频的环境下找到出口,总结看来,发展路径不外乎以下几种,但是效果与前景却大相径庭。
卖掉:做大了卖掉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90%以上的农机中小企业为民营企业,企业构成以独资、股份和投资承接为主要模式,在过去的10年里,伴随着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也是急剧上升,为农机行业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把企业做大了卖掉,前提是企业有其被认可的价值,这种模式是在特定情景下发生的,三大主因或中其一:一是,中小企业发展自生力不足,遭遇经营瓶颈或发展“天花板”;二是,老板年事已高,一手培育的企业继承后继无人;三是,转做其他行业,将经营的农机企业卖掉。
最具典型的案例是:2007年,宁波奔野被约翰迪尔收购,成立约翰迪尔(宁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中马力拖拉机。
合作:嫁作他人妇
这种模式算得上农机行业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寻求的发展途径,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抱团协同形成合力,能有效抵御风险,确立竞争优势。
寻求合作是为了实现更大的发展,这种模式发生需要几个前提:一是合作方业务互补性强,符合“1+1﹥2”的法则,通过合作可以促成新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张,弥补业务种类不足的短板;二是资源优势明显,本地中小农机企业资源优势集中在制造场地、销售网络、优势产品、领先技术、员工队伍等;三是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具备了品牌优势,就具备了一定的用户群体认知和市场影响力,合作后品牌再升级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值得利用的“跳板”价值,尤其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借助国内企业作“跳板”,一般的标的物是具有一定成长性且经营质量较好的农机中小企业。
在农机界,这种模式屡见不鲜,比如:2011年,山东大丰和美国爱科合作,山东常林和意大利道依茨法尔合作;2016年,湖北玉龙和星光农机合作,柳州市汉森和柳工集团合作等。大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少,如东风汽车和日本井关合作等。
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不管是IPO还是借壳上市,也不管是在主板、创业板还是新三板,企业上市首要目的是融资,并有效提高知名度和规范化运营程度。
农机中小企业不管是何种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企业经营质量良好,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较高;二是业务特点鲜明,在特定产业板块具有较高知名度;三是新兴农机产业前景看好,科技创新类企业更具优势;四是企业管控模式健全,风险抵抗能力较强;五是企业软实力强,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持续的创新能力、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战略营销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