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单产回升,种植收益明显上升
2014年至2016年花生平均总种植成本变化不大,2016年全国自有地的种植成本521元/亩;其中农药及化肥费用有所缩减,种子成本逐年增加,人工及机械费用也有逐年增加趋势,但普通农户多为家庭成员自行种植及收获,而种子多为自留种,因此实际种植收益有所增加。分省份来看,2016年河南省自有地种植收益为1656元/亩,同比增幅41.70%;山东省种植收益为1435元/亩,同比增幅为52.5%;辽宁省种植收益为1340元/亩,同比增幅为183.3%。整体看,近三年河南省种植收益相对较高。
二、2017年行业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生产展望:种植收益好转,种植面积有望提升10%
2016年花生整体单产维持较高水平,种植收益出现明显好转。根据市场调研发现,在花生品种改良、机械化水平提高等利好作用推动下,预计2017年种植面积有望提升10%,总产量将达到1681万吨。
(二)消费展望:国产花生品质逐渐提升,市场占有率将有所上升
国内花生消费主要在压榨、食品加工以及种用三大方面,最近几年其比例也相对稳定:压榨用花生占比为44.27%,食用花生占比为47.07%,种用量5.66%。未来三年,国内花生市场的消费量将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随着近几年国内进口花生量的增加。但由于进口花生米价格较低,从而挤占国产花生的市场份额。
(三)价格展望:2017年上半年价格稳中小涨,新粮上市或将成为拐点
据调研发现,2016年上半年花生价格上涨较快,主产区农户惜售情绪较重。下游油厂库存量低,厂家对原料收购意向较强,对后期行情起到相应支撑作用。预计2017年上半年花生价格仍存在小幅上升空间,但在新花生上市前后可能经历一波回落。
(四)政策建议:花生品种亟需优化,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
加强对边贸地区花生进口的监管力度,并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国产花生的单产及含油率。建议尽快落实花生深加工行业规范化,鼓励企业研究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并积极推进企业的品牌化建设。从下游加工方面来看,虽然食用花生加工取得一定进步,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粗放加工为主,初级加工占食用加工75%以上,深加工研究仍缺乏,花生蛋白等利用率不足,附加值低;二是行业规范缺失,小作坊加工占比高,技术简单,生产不规范,行业收益低,缺少知名品牌和规模化企业效应。
三、风险提示
天气因素不可控,种植、储存仍需谨慎。天气因素对花生直接的交易影响作用较小,但对花生生长及收货阶段产量及质量影响较大;生长阶段天气干旱会降低产量,而收获阶段降水过多,晾晒时花生受潮,花生果接触地面的一面发黑、花生米发黄,将影响销售;同时水分过大,将影响下游及中间环节储存,最终影响交易。因此对于种植、储存等环节,业者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因素。
国产花生售粮受到进口货源冲击。8月-12月国内花生供应普遍充足,此时进口货对市场影响较小,但春节后国产花生余货量逐渐减少,进口货影响逐步显现,农户在销售花生时,尽量避免进口量冲击较大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