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但对国内行情带动作用有限
我国是重要的生姜出口国,出口地区包括中东、东南亚地区以及欧美、日本、韩国。2016年各月姜出口量均呈现增加趋势。根据海关数据,2016年1-11月份累计出口量已达48.97万吨,较去年同期累计出口量增加12.73万吨,同比涨幅35%(2015年全年出口量40.8万吨,估计全年出口量涨幅33%左右)。由于国内生姜价格与出口量价互为影响、互为制约,2016年出口量同比增加,但出口价格却迟迟难涨。一方面,出口量占生产总量比例较低,约3%,对国内供需形势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国外市场对中国生姜需求量占主要地位的多为发展中国家,对生姜质量和价格方面要求不高,带动国内价格上行的作用有限。
(四)期初库存紧张,期末库存明显增长
生姜贮存需要特殊环境条件,一般地,生姜在12?、相对湿度90%的恒温高湿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超过15°就会发芽,低于0°会发生冻害。 在正常情况下,鲜姜需要2-3个月的窖存才能够成为新生姜,在山东主产区几乎家家都有地窖,只要天气合适、储存妥当,可以在姜窖中存放两年以上,姜农可根据市场价格,择机出售,生姜入库年均比例约为当年新生姜产量的85%。窖藏生姜一般可以维持2-3年,出库后也可长期保证质量,而冷库生姜存储期相对较短,出冷库后也不易保存。所以,大量生姜分散存储,其库存方面不易出现像大蒜那样因库存垄断而炒作价格的问题。由于2014年价格暴涨,市场行情好,生姜出货积极,加之2015年价格暴跌,市场普遍看跌,库存意愿降低,直接导致2016年期初库存量不足,期末库存意愿看涨,预计约为当年产量的87%,库存量816万吨,同比增长14%。
(五)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新生姜价格低开高走
从农业部监测的批发市场价格来看,2009-2012和2013-2016基本可划分为两轮生姜周期,经历了平-暴涨-大跌-平的波动过程。2016年国内生姜价格平多涨少,由于近三年生姜供应持续向好,整体均价为近三年低位。截至2016年12月26日,批发市场均价4.75元/公斤,较2015年下滑2.11元/公斤,跌幅30.79%。
图2 批发市场价格走势(元/公斤)
生姜价格走势在新生姜上市前后呈现不同特点。老生姜交易阶段,交易均价4.46元/公斤,同比跌幅39%,全年最低价3.64元/公斤,出现在8月7日。具体来看,2016年初生姜上市平稳,供应持续增加,价格稳中略降,往年姜价上涨的时期,如春节过后临近种植时期,姜种需求旺盛,又如农忙时节交易不活跃、市场短暂供应吃紧,在今年都未出现,两个时期姜价均不涨反落,主要原因是今年生姜供应面异常充足,而需求面持续表现低迷,且参市各方购销积极性均受其打击,导致整个老生姜交易阶段的价格保持低位。新生姜上市之后,平均批发价格为5.83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9%。具体来看,新黄姜上市之初,开秤价格并无优势,直到后续因积年库存吃紧和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断口期出现,加之高种植成本下的连年低价使姜农惜售情绪见长,才逐渐抬升生姜市场行情。
二、2017年市场预期走势
2017年,预计生姜供给保持稳定发展,需求剧烈增减可能性较低,价格波动趋弱,但须重视库存高损耗风险的出现。
(一)生产继续稳定发展,单产或可达正常年份水平
生姜的种植工艺和单产水平基本稳定,影响不同年份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种植面积,其次是是否遭受旱涝灾害和病虫害影响。生姜比较收益高,近年来姜农种植效益保持高位,每亩收益平均5000元左右。所以,2017年种植面积将继续保持,稳中略升,预计达383万亩。若不出现较大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影响,单产可恢复正常年份水平,总产量预计1087万吨,同比增加16%。
(二)食用消费平稳增长,低位价格或可促进加工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与食物营养问题的日益关注,生姜作为主要的调味品,尤其是药食同源的农产品和中药材,其消费需求逐年缓增。其次,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姜种需求也相应增加,一般每亩用姜种400公斤,2017年预计姜种消费同比增幅10%左右。此外,由于生姜供给充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加工需求可能增长,预计2017年达16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