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环保农机化技术助力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
2017-02-0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农药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格外受关注,要想少用药就要给“子弹”配把“好枪”。“高效植保机械施药更精准、喷洒更均匀、穿透力更强,打药效果好,可以有效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残留。”陕西渭南绿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宇锋告诉记者,2016年公司新添置了一批风送式果林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比上年翻番达13万亩次,用药减少了15%-20%。

  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研究员赵清认为,高效植保药械的使用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技术路径。近年来高效现代施药机械推广应用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全国大中型施药机械保有量达到27.8万台(套),不仅帮农民解决了打药这一最繁重的生产难题,大大提高了植保作业效率,也为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废弃物变成宝高效配套作业机械不可少

  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畜禽粪便和病死动物的处理,历来是困扰农业和环境的大难题,能不能将其变废为宝转化成再生资源,有无相应的高效配套农机就成了关键。

  农膜的应用为宁夏、新疆等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立下汗马功劳,但也留下了残膜白色污染这一共性难题。因为残膜难回收、劳动强度大,不少农民将残膜直接翻到地下,经年积累对土地和作物的危害不可小觑。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靠人工,必须依靠机械化。

  可喜的是,近年来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进行了有效探索,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残膜回收机的使用率大大提升。截至2015年底,甘肃残膜回收机保有量达2万台,机械化回收面积达1900万亩,占全部覆膜面积的70%;宁夏残膜回收机保有量1200多台,机械化回收面积174万亩,占全部覆膜面积的90%。

  秸秆处理是个“老大难”,而2016年江苏省通过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有力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研究员徐振兴告诉记者,江苏省财政补助资金8.8亿元,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实现所有农业县市全覆盖,还田率达到80%。“通过对17个县市秸秆还田跟踪研究,连续几年秸秆还田的田块,土壤结构和透气性明显改善,氮、磷、钾含量明显提高,每亩可少用肥5-10公斤,粮食增产达5%-10%以上。”

  机械化综合利用成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不仅在江苏,全国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加大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对农民购买秸秆还田离田机具努力做到应补尽补。2016年1-11月,全国新增秸秆粉碎还田机3.1万台、秸秆捡拾打捆机6453台。据测算,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将达7.1亿亩、捡拾打捆面积将达0.68亿亩,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1%。

  “经过多年攻关实践,各地形成了不同区域、作物、耕作制度的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模式、机具配套及操作规程,为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李伟国对记者说。

  畜禽粪便及病死动物处理同样离不开机械设备。“畜禽粪便固液分离技术、肥料化加工技术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养殖废弃物处理难题,还可减轻污染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利于农民增收。”刘恒新介绍说,农机推广总站在北京、辽宁等5省市开展了两年的病死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累计处理病死畜禽尸体380多吨,产出有机肥近160吨,为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202785-1.html

标签:农机 农业 基本 技术 环保

上一篇:润滑油包装材料价格飞涨 国内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下一篇:耕地红线必须“量”“质”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