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获机是国内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是继拖拉机之后国内最大的农机细分子行业,全年工业总产值接近300亿元,同时联合收获机行业是国内农机的晴雨表,通过联合收获机可以一窥农机大行业的发展趋势。
那么2017年联合收获机行业趋势将是怎样的?让我们从产品和竞争两个最主要的维度来预测。
一、全局预测:整体平淡,个别抢眼!
经过2004年-2016年十三年的高速发展,国内农机市场整体进入了“三期叠加”:发展速度换档期、需求结构调整期、前期政策消化期,行业已有曲终人散,归于平淡的感觉。
具体到联合收获机行业来讲,有数百家从业企业,当前主要几个细分领域已经处于成熟期,比如小麦联合收获机、水稻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其它的几个新兴子行业尚处于成长期,比如青贮收获机、棉花收获机、甘蔗收获机、油菜收获机等。
从整体销量看,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四大类收获机正常年份需求维持在20万台-23万台之间,2016年基本上已经停止增长,鉴于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还要调减1500万亩-2000万亩,这将对玉米收获机来说仍是巨大的利空,所以2017年在补贴政策、用户需求等因素没有变化的前提下,仅种植面积的调减也将影响玉米收获机的需求。
2017年国内联合收获机市场将不会有大的波澜,惯性作用下,全行业销量可能会微降5%左右,传统的小麦收、水稻收、玉米收不需报太大的期望,青贮收、甘蔗收、谷子收等小品类作物极可能有意外的惊喜,但这些小行业只属于专业小公司的舞台,对于雷沃、中联等大公司来说,会是锦上添花,但绝不会是雪中送炭。
所以整体预测,2017年联合收获机行业将是一个平淡之年,行业的亮点将在小品类作物收获机,我们期待黑马跃出。
二、小麦收获机:更新换代,平行竞争
(一)产品:7公斤大喂入量是热点
曾经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功勋产品小麦联合收获机也没有挣脱命运的轨迹,在经历一轮迭一轮扣人心弦的跌宕起伏之后,近两年终于归于平淡。
回顾行业发展历程,在2000年,规模企业销量2万台,之后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出现了三次销售高峰,其中2009年创造了6.2万台的历史性记录,之后行业销量一路下滑,近五年一直维持在5万台的销量。
2000年到2016年的数据为我们完整地展示了国内小麦收获机的发展历程:2004年之前是市场培育选型期、2004年到2009年是快速成长期、2010年之后进入稳定发展期,2015年进入转型升级期。
在转型升级期,按行业规律,要不继续衰退,其需求被其它新产品替代,要不行业整体技术升级、产品换代,迎合新的需求从而青春焕发,小麦收获机正处于这个关键节点上。
从技术角度看,近几年鲜有颠覆性技术应用到小麦收获机上,行业内最有效的营销工具是机收效率,所以大喂入量成为企业的撒手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大喂入量意味着更快的收获速度,这一点最深得跨区作业机手的认可,用这个百试不爽的利器,自主品牌将约翰迪尔、爱科、凯斯纽荷兰、久保田等暂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中原市场基本上是一年提高一个公斤量,目前发展到7公斤喂入量;东北、西北地区由7公斤、8公斤、9公斤、10公斤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12公斤。
功率升级大战2017年仍将继续,并且还会持续若干年,但基于国内种植规模的限制和土地流转速度的降低,这种升级大战必然会放慢脚步,最终,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由效率的竞争进入品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