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深度“洗牌”开始,“群雄逐鹿”进入“肉搏战”
毫不夸张地说,近十几年的农机行业“黄金发展期”主要是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的,政府的推手作用一直是市场的主导。从2015年底,中国各个行业纷纷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第二批农机补贴资金侧重点转移就开始了农机行业在小范围内的“洗牌”。从那时开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2016年整个农机行业骤然间进入低谷。
在农机行业“黄金发展期”,涌现出不少新企业,不论是行业内兼并,还是跨界涉足,亦或是民间研发团队“转正”,可以说农机产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都在分食每年的几十亿、几百亿的农机补贴资金“大蛋糕”。尽管“蛋糕”大,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一线品牌竞争利润率高的领域,余下的细缝领域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在残酷竞争。
这次补贴金额的缩减,将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过度到服务竞争。如果说此前的竞争是把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及其企业“洗牌”出局,那么伴随着“国三”农机开年,竞争将会进入到同等水平产品的竞争,如若产品质量相同将会在服务网点、售后服务等农机“后市场”进行“肉搏战”。
希望:净化市场环境,产业链转型升级
农机补贴是把“双刃剑”,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净化整个农机市场的环境。此次补贴总额的下降,使得企业间竞争激烈,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律和不适合农民使用的农机产品将被“清场”出局。存活下来的企业、产品经过市场筛选后,将会占据出局者腾出的市场份额。
为了在这次“洗牌”中存活、甚至逆势上扬,换句话说,是农机补贴政策或是市场规律在逼着生产企业、经销商转型升级。
在时下的“互联网+”大潮中,一些农机生产企业还在固守原有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而另一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前瞻意识的农机生产企业则积极投身时代大潮,将农机设备的主要参数传输到农机360网物联网云平台进行数据监控,有效防止农机设备的过热“自燃”等风险,不仅对自有品牌产品负责,更是彰显对购机者的关爱。毫无疑问,顺应时代的潮流、注重用户的体验、时刻为用户着想,才有可能在此次“洗牌”中胜出。固步自封者必将被历史淘汰、被用户放弃。
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很多传统行业都“被”革命,尤其是那些传统的零售企业,即便极力反抗,仍在“网购”大潮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农机行业的销售领域恐怕也很难幸免于难,那些回避、反抗的心态无济于事。与其等着“被”革命,不如主动出击加入网店大军,将原本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模式进行逐级的“蜕变”。毕竟农机购买者群体的数量在减少,生产企业经过“洗牌”也会减少,经销企业的数量必定也会随之减少。如果不借助此时的“洗牌”、“互联网+”大潮转型升级,被淘汰的几率很大。和此种情况鲜明对比的便是与农机360网电商事业部紧密合作的生产企业、经销商、合作社,在pc端+移动端O2O电商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用户愿意尝试新的购机方式,除了享受各种购机优惠政策外,还能享受购机贷款和农机保险等优惠。
结束语:“哀鸿遍野”或许是2017年整个农机行业的基调,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能够在环境恶劣的2017年存活下来便是胜利,能够逆势上扬更是难能可贵。企业如何做到,就要靠生产企业、经销商等上下同心积极探索,需求全面的转型升级。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大田农社|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