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最低收购价”加剧全球麦市供应过剩?这“锅”中国小麦不背
2017-01-1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近期,路透社发表名为《中国小麦供应过剩问题在2017年料将恶化》的专栏文章,指出中国将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保持不变,会加剧国内小麦市场供应过剩状况,让本已臃肿的全球小麦供应增加约1500万吨。

小麦丰收.jpg
资料图

  我国粮食专家认为,中国近年来小麦产需总体平衡。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很多小麦出口国仍然扩大生产和出口,一些国家小麦的出口价甚至低于其生产成本,这些国家的补贴政策才是扭曲国际市场小麦贸易、导致国际市场过剩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小麦生产大国,更是小麦消费大国,近年来小麦产需总体平衡,在小麦贸易方面为进行品种调剂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中国的进口减少了其他国家的小麦库存。与此相反,在近期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很多小麦出口国仍然扩大生产和出口,一些国家小麦的出口价甚至低于其生产成本,这些国家的补贴政策才是扭曲国际市场小麦贸易、导致国际市场过剩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但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并没有出现大量出口。近几年在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中国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保持不变,表明政府正在积极稳妥完善价格支持政策。因此,路透社撰文《中国小麦供应过剩问题在2017年料将恶化》,简单把当前全球小麦供应过剩的帽子,扣到中国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上,显然是缺乏论证的武断之辞。同时,还要看到,国际市场的供过于求并不是绝对的。目前供大于求的情况仅仅是商业上有购买力的有效需求小于市场供给的表现,并不意味着世界粮食产量已经超过了实际需求。由于农业生产能力和财力有限,依然有很多贫困国家无法保证其国民的营养需求,如果将这些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考虑进来,就不会得出世界粮食供过于求的片面结论。

  稳定小麦最低收购价确保中国自身粮食安全

  我国是拥有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维持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国家确定了“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保障种粮农民的收入,以调动其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在中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维持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现阶段仍然需要保持这一制度的稳定,并根据生产、消费和市场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同时,虽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有较大提升,但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在个别地区造成粮食减产,因此,必须保持产量充足,以避免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欠收,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一旦出现中国粮食大量减产、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的情况,将大幅度推高国际市场粮价,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危机。这种情况不仅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世界无法承受的。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确保自身粮食安全,而不能为了眼前的商业利益将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盲目寄托于国际市场。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202476-1.html

标签:农机 中国 过剩 供应 加剧 全球 最低收购价

上一篇:农机装备业迎政策红利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将提高
下一篇:创新,农业发展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