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展方向】
种业(粮食安全)
人均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将带来消费升级,消费结构和消费品质的巨大变化,对上游的养殖业和种业将产生重大影响。粮食作物向高蛋白动物转变,粮食的总需求量不会下降,但是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饲料、经济作物等需求增加。生产结构向资本、技术更密集的作物转变。绿色有机农业比重会逐渐增加,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将迎来发展机遇,食品安全方面更受市场关注。
另外,粮价改革也可能推进,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重申了粮食价格改革的观点。他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一举,就是必须让市场在制定价格或者价格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陈锡文说,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让市场决定粮食价格,政府补贴不要直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而应该把粮食的市场价格和补贴分开。
农垦
农业部6月印发《深化农垦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方案》。随着后续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农垦体系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土地价值提升,资产注入带来的证券化率提升。
券商研报认为,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强力推动下,农垦系上市公司发展速度或超预期。
土地流转
政策一直稳步推进,按照此前规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等土地确权工作将于2017年底完成。
农机
在之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业内人士表示,用意在于优化农业科研资源配置,补齐我国农业科技的短板,最终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近期,工信部、农业部、发改委印发《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旨在促进我国由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转变,增强农业机械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东吴证券研报提出,若想实现精准农业以实现去库存,提升紧俏农产品的产量,农业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在成本端,高端农业装备的广泛应用则是生产效率的有效保障。业内人士也表示,国家对于农业机械后期发展关注度较高,扶持政策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