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以加法思维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
2016-12-2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加之玉米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生产者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日益凸显。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大背景下,迫切需要运用“加法”思维,加快创新我国农业市场风险管理,为农民构筑收入“安全网”。

农业市场.jpg
资料图

  以“加法”思维推动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分工协作。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不断扩面、增品、提标,主要是防范自然风险。按照保险行业的专业说法,防范农业自然风险,是风险在空间上的分散,通过保险和再保险基本可以实现;而防范农业市场风险,是风险在时间上的分散,除了保险,还需要借助期货期权等套期保值工具。在农业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生产者需要将未来农产品价格或经营收入的波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套期保值将风险再转移给期货期权市场(相当于再保险),而期货服务机构通过市场操作,继续将市场风险分散给广大投资者。农户一旦借助保险锁定了未来价格或收益,保单就可以赋予农产品抵押品属性,破除农业信贷的制约瓶颈,大幅降低生产环节获得信贷资金的门槛和成本。因此,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需要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市场和服务中介、银行和担保机构、投资者相互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生态闭环,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和转移,完成任何单个主体都无法胜任的任务。

  以“加法”思维促进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资源整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金融这一关键要素。近年来,各部门纷纷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银行、保险、期货等资源都在向农业倾斜。但由于种种原因,金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一直是短板。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管理,是整合政府、保险、期货、信贷等多方资源的结果。一方面,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本身是涉农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需要运用各种政策性和市场化金融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市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将为金融资源进入农业打开通道。因此,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加法”思维,将保险、期货、信贷、担保、抵押等金融要素凝聚成合力,助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以“加法”思维实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利益共享。作为农业与金融服务业结合的新业态,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农户、保险公司等各环节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从国家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防范农业市场风险的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避免出现大的市场波动;从生产者角度看,面对农产品市场的瞬息万变,迫切需要通过风险管理降低潜在损失、稳定收益预期;从保险机构角度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是其重要业务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还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切入农村健康险、财产险等领域;从期货公司角度看,利用金融工具分散农业市场风险正是其专业能力的体现,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其潜在客户群;从银行、交易所、担保机构等相关主体角度看,参与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链条,能够降低业务风险、扩大业务规模。因此,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加法”思维,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利益联结机制,既要满足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也要满足市场的微观主体需要。

  以“加法”思维优化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路径。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我国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样,在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创新中,也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我国有2.67亿农户,即使不考虑2.29亿经营10亩以下耕地的农户,数量也将以千万计。如果不充分借助“互联网+”,无论是政策性保障措施还是市场化的保险工具,落实到户都将产生巨额的操作成本。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信息经济,风险识别、损失评估、利益补偿等环节都需要以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为基础。因此,可行的发展路径是,从风险管理需求更为迫切的规模种养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手,借助移动终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由政府推动实现生产主体的经营信息数字化和在线化,然后作为公共信息平台由保险、期货、银行、担保等相关机构充分共享,破除信息不全面、不对称问题,以“加法”思维实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弯道超车”。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201254-1.html

标签:农机 市场 风险管理 农业 创新 思维 加法

上一篇:农业供给侧改革怎么改?多维度调整 盘活农村金融
下一篇: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玉米“一粮独大”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