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下的情况观之,未来的国内甘蔗收获机械市场将演变为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国内企业与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两家外资巨头之间的对决。
12月11日-12日召开的2016全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及期间举办的甘蔗收获现场演示会,成为一次国内甘蔗收获机械发展的集中检阅场。
从现场作业的效果看,甘蔗收获机械化超出行业发展的预期,可以说,蔗糖产业链及政府部门期待已久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已然破题。
资料图
内资新贵
这次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国内外甘蔗生产机械厂商均倾力参展,老朱数了数,包括中联重科、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广西柳工、广东科利亚、洛阳辰汉、湖北国拓、广西农机研究院、柳州翔悦、广西桂之源、临海恒丰、广西日丰等十几家国内外甘蔗制造收获机制造企业悉数亮相。
这些企业当中,柳州汉森、洛阳辰汉和广东科利亚是国内最早研发甘蔗收割的几家企业,其中汉森作为广西当地的企业,今年投奔生产工程机械的柳工集团旗下。可以说,在艰难的甘蔗之路上,这几家企业踽踽独行,为国内甘蔗收获机的技术积累和前期市场开拓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以来,国内甘蔗机械化的一个明显薄弱环节在于收获环节的机械化,以致甘蔗生产成本高企,也导致我国的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下。加上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蔗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甘蔗收获机技术储备弱、研发难度大、投入资金多、赢利遥遥无期,很多企业选择远离该领域,深恐掉进坑里去,与拖拉机、收获机械领域万马奔腾的景况相比,只有为数极少的几家小型企业参与其中。参与的企业少、实力派企业更少,也导致甘蔗收获机械研制之路极其艰难。
本届博览会,对国内行业人士来说,一个重要的看点与惊喜就是国内甘蔗收获机械品牌闪亮登场,标志着国内农机企业在甘蔗收获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国内甘蔗制造商更成为其中一大亮点。作为农机行业最知名的企业家,中联重科农机集团总裁王金富的战略眼光和恢弘手笔非一般人士可比。在本次博览会上,中联重科以900多平米的展览面积占据了展场的1/5,可谓首屈一指,气势夺人。在网罗到国内最领先的团队和技术资源之后,嫁接上中联重科雄厚的北美技术团队资源,中联重科迅速后来居上,清晰显露出国内甘蔗收获机领军者的面孔。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8台甘蔗收获机的用户交钥匙仪式――这相当于某著名企业今年全年的甘蔗收获机销量之和。
与目前大多企业包括迪尔、凯斯采用的轮式产品不同,中联重科本次交付的履带式甘蔗机,据称在稳定性和爬坡性能方面更胜一筹,更适应两广和云南等甘蔗主产区恶劣的地形条件,南方多雨地泞,履带通过性好,作业效益和投资回报率更高。本次博览会笔者仅看到两家企业生产履带式产品,预计随着市场的验证,会有更多的轮式甘蔗收获机厂家转到履带式上。
在产品设计上,中联重科AS60也颇多看点。据中联重机副总裁、甘蔗收获机械制造基地总经理胡学军介绍,中联重科甘蔗机研发项目从产品孵化立项至今已经走过了快3个年头,在此期间公司完成了甘蔗收获机的市场研究、产品规划、产品开发、试验验证和产能建设等各项工作,同时面向全球整合了优质零部件资源,部分核心关键结构件实现了自制,成为行业内率先将甘蔗机流水线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成功引入到甘蔗机生产的企业,并形成年产1000台的制造规模和能力。
在产品研发方面,中联重科定位高端,当天展出的中联重科AS60型甘蔗收获机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定位高端,通过吸收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某些性能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的水平。比如将电液及信息化技术应用在该产品上,整车搭载GPS定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车载终端,在国内外同类机型中属首创;采用变量打制技术、自润滑系统、智能电子成像系统,智能计亩仪终端等先进的控制模块,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产品更高效、更节能、更智能。相比一些企业推出的轮式收获机,其采用履带式的行走方式更利于广西细石多、斜坡多、土地泥泞的地形与气候特点,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的认可。据来自广西来宾的女机手蒙燕称,这款车效率高,动力强大,爬坡性能好,行走稳定性强,特别是一柄式的操作,大大提升了操作简易度与舒适度,让“我这女的都会开”。
另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介绍,我国仅10%的甘蔗种植区适用大型机械,40%适用中型收获机,其余只适用小型收获机或人工收获。中联AS60定位中型市场,每小时收获15-20亩,更具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与外资相比,在价格上定位中高端市场,目前135万的销售价格相较外资品牌220万以上的价格,可能更为当下的中国用户所接受。据悉,中联重科2017的甘蔗收获机产销量剑指300台,这将超过当前全国甘蔗收获机保有量的总和,同时工厂规划了上千台的产能。
当然,柳工携广西企业近市场之势,有地利、政府资源之便,加上在当地深耕多年,其实力也不可小觑。该企业的劣势在于汉森团队与柳工之间的磨合与整合,以及在对农机市场的整体了解不如中联重科王金富团队,其发展还取决于柳工集团的决心与投入。另外柳工集团的一块短板是没有拖拉机产品,在为用户提供整体产品解决方案方面缺乏产品组合优势。总体分析及结合经验判断,老朱在未来的甘蔗收获机竞争中暂时更看好中联重科,从本届博览会两家企业的表现和关注度差异也可略见一斑。
外资双星
作为全球甘蔗收获机执牛耳的双雄,凯斯纽荷兰和约翰迪尔对中国甘蔗收获机市场觊觎已久并耕耘多年,目前凯斯纽荷兰已近百台的市场存量成为最多的企业。
这次两家企业也齐齐现身博览会。近年来,作为全球农机巨头,凯斯纽荷兰就对中国甘蔗收获高度关注,并在广东佛山成立了甘蔗收获机械生产厂。据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李康介绍,本次参展的凯斯A4000甘蔗收获机是一款在中国市场比较成熟的机型,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市场已经取得一天收获200吨甘蔗的业绩,今年已经在广西市场销售30多台,在当地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另外,凯斯纽荷兰在中国还有一款更大型的A8000机型。
另据约翰迪尔公司高层李立凤女士介绍,约翰迪尔在甘蔗收获机领域拥有数十年的成功经验,产品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全球甘蔗主产地享有盛誉,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5%。自2009年以来,约翰迪尔美国和中国的团队就不断走访农机管理部门、农垦、糖厂、农场、合作社以及蔗农,了解中国甘蔗机械化面临的问题,结合约翰迪尔成熟的3520甘蔗收获机的技术,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甘蔗收获机。与此同时,约翰迪尔融资服务及时跟进,帮助用户解决资金问题,约翰迪尔CH330甘蔗收获机已经服务在甘蔗机收最前沿,最近,约翰迪尔CH570大型甘蔗收获机也已顺利交付中国用户。
从收获方式上看,本次参会的甘蔗收获机企业中,只有极少数两家是整秆式收获方式。尽管当前由于整秆式收获使甘蔗保存时间较长、含杂率可能较低更受农民欢迎,但随着下游糖厂生产工艺的改进、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接受度不断提升,切断式已经并将仍然占据主流。
当前,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仅10%,是一块明显的蓝海市场,也是最明显的短板和最后的“硬骨头”。随着国内外企业的齐声发力,市场突破已然剑在弦上。以眼下的情况观之,未来的国内甘蔗收获机械市场将演变为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国内企业与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两家外资巨头之间的对决。随着国内品牌与技术的不断成熟,外资企业对技术的垄断也将不断得到稀释与分解,将有利于打破外资的价格垄断并促进市场的快速提升,对于国内广大用户来说无疑是好消息,最终也将大大促进我国食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仅10%,是一块明显的蓝海市场,也是最明显的短板和最后的“硬骨头”。随着国内外企业的齐声发力,市场突破已然剑在弦上。以眼下的情况观之,未来的国内甘蔗收获机械市场将演变为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国内企业与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两家外资巨头之间的对决。随着国内品牌与技术的不断成熟,外资企业对技术的垄断也将不断得到稀释与分解,将有利于打破外资的价格垄断并促进市场的快速提升,对于国内广大用户来说无疑是好消息,最终也将大大促进我国食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