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针对刚刚结束的2016中国国际农机展,近期各大媒体分别进行了报道,众说纷纭,观点各异。本报推出“专家看展”栏目,邀请各路农机专家,通过他们更加专业的视角、更加客观的分析,对本次农机展进行不同角度的全新解读,看看这些行业“大咖们”的关注点有何不同?会为我们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启示?
资料图
本期嘉宾: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宋建农
观展全印象——“个头”长了,“胃口”好了,“脑容量”更大了
环绕展馆,最抢眼的就是那些高大威猛的机械。将几个展区悉数参观完后,最深的感受就是——大,而且是越来越大。这里的“大”,不仅是指机型越来越大,割幅、喂入量等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纵观参展的国内品牌,拖拉机大马力、动力换挡成为主流,收获机则主打大喂入量,农机具品质也有了明显提升。例如,此次中联重科推出的高端大马力拖拉机PL2304,整合国际一流的配套商和供应商,采用了欧美高端产品设计标准和设计理念。998大喂入量多功能收获机“一机多用”,可以随意更换割台,实现玉米籽粒、水稻、小麦、大豆等多种作物“一机兼收”。
本次展出的国内外机械不仅呈现大型化的趋势,“脑容量”也更大了,更加高效智能。爱科、久保田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有新品亮相,不仅注重提升品质,外观更加亮眼;国内企业也更加注重智能技术升级,诸如电控、液压等技术的应用,机械的操控性也更加轻便简捷,驾乘体验更加的舒适、人性化。
重点关注——玉米与水稻机械快速兴起,但无人问鼎
近两年,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发展迅速。总体来看,在我国东北、西北等适应直收的地区,外资品牌的玉米收获机产品仍占据主导,具有较大的优势。国内企业也加紧了步伐,通过改进升级争夺籽粒收市场。此次展出的国内籽粒收获机械较多。展会上的玉米籽粒收获机不仅外观有了改进,在农机农艺结合方面也看到了可喜进步。很多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在提升玉米种植品质、筛选更适应籽粒直收品种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
在水稻栽植机械方面,水稻直播机明显增多,但目前中国水稻发展还是以移栽插秧为主,企业侧重在侧深施肥、播苗栽植、驱动等方面加大研究,在适合直播的地区开始主动探索轻简化的作业,水稻机械品质整体有所提升,但目前还没有哪家企业能脱颖而出、独挑大梁,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在水稻收获方面,在长江以南的双季稻产区,兼收稻麦油的多功能性和高通过性履带式全喂入水稻收获机更受欢迎;在长江以北的单季稻产区,破碎率低、脱净能力更强的半喂入水稻收获机更有市场。
美丽的希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期待明年更完美
通过主办方和行业各界的通力合作,此次2016中国国际农机展主题鲜明、特点突出,无论从展会规模、展区设计、参展企业、观展人数等都达到了历史新高,让人拍手称赞。特别是分场论坛、现场演示等,更让人印象深刻。
谈到对展会的建议与期待,如果可以将展出机械、农机具分类更加明确,按照国内外企业或机械类型进行规划,或许能更加锦上添花。另外,此次会场地下一层一些中小企业的展位同样精彩,但由于部分参会者没有留意到而遗憾错过,因此建议主办方可以制作更加明显的标识或加强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让大家能将展会的精彩“一网打尽”。
在农机新常态环境下,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次农机展让行业人切实感受到了行业发展的蓬勃朝气与无限潜力,让我们对中国农机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