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无人机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6-11-14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面临技术障碍创新成为关键

  无人机看上去虽然小巧,却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在今天这个概念热炒、资本热捧的产业环境下,人们的注意力被融资秀、新品秀所吸引,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正在被忽略。而无数次的经验证明,随着洗牌即将来临、市场泡沫破灭,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屹立不倒的企业永远是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无人机市场从起步走向成熟,从“红海”飞向“蓝海”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习惯了跟随和模仿,不下功夫进行产品创新,在目前资本热捧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将重心放在了融资、抢风口、造概念上,市场正在陷入同质化竞争,甚至一些本身没有技术积累的企业,也快速进入这一领域,依靠简单的模仿就将产品推向市场。

  对于刚刚起步的无人机市场而言,如何在产业链尚未完善、监管政策正在落地、消费需求尚未爆发的多重挑战下,飞离“红海”?无疑是技术创新。便携性、操控性是决定用户能否正常使用与获得良好体验的关键。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增长,无人机的操控将不断简化,直到真正实现“傻瓜式”操作。同时,随着体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无人机还有可能实现体感操控,而随心而动的“意念操控”也有望成为现实。

  与无人机便携性、操控性一起提升的,还有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为了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无人机的功能将日渐强大,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今天我们使用的是智能手机,未来我们也许能够用上智能无人机。或许未来,我们将不再区分到底哪个是智能手机、哪个是智能无人机,它们已经成为能上天能入地的超级终端。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就是为了做出卓越的产品,踏踏实实地创造价值。那么,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推出创新型的无人机产品?如何依靠技术突破进入细分市场?都是业界应该思考的问题。可以预见,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展开持续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并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上的“独角兽”。

  安全隐患尚存监管亟待加强

  一直以来,安全都是无人机市场的热点话题。无人机坠机砸伤路人、无人机逼停飞机等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作为一款飞行器,无人机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无人机质量得到保障,空中飞行得到合理监管,无人机市场才能实现有序健康规模化发展。

  “一言不合就炸机”,这是网友对于无人机的调侃。虽然这句话比较夸张,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消费级无人机产品安全性的现状。无人机“炸机”指的并不是爆炸,而是无人机的坠机。相信很多用户都有过类似体验,购买的无人机经常会在飞行过程中不受控制而坠落。如果是在空旷的户外,这种坠落一般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最多是机器摔坏了,而如果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这样的坠机就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害。

  前不久,一则新闻报道称,一辆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货车被从天而降的无人机砸中,货车挡风玻璃破裂,司机受伤。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上天,无人机坠落伤人事件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对于无人机产品的认知,在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或轻易使用无人机。

  另外,无人机干扰飞行安全的事件在全球也屡有发生。英国空管局的数据显示,英国一共有超过200万架无人机在飞行。目前法律要求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能超过122米,并且要远离飞机和机场。但在过去6个月里,发生了23起有惊无险的无人机威胁客机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英国开始重视无人机对公众安全造成的可能性威胁。

  在我国,为了进一步完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监管体系,今年7月1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下发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AC-61-FS-2016-20R1),对无人机和无人机驾照的分类进行了最新规定,无人机和无人机驾驶员证照按照飞行器重量分为了9个级别。此项规定的推出,意味着今后我国的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将同汽车驾驶员合格证一样分级管理。按照规定,空机重量低于4kg的第Ⅰ、Ⅱ类无人机无须证照管理,而一些工业无人机的驾驶员则需要学习和考试。

  业内人士指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应用之初都会面临安全性问题,而要想提升无人机的安全性,一方面无人机厂商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增强无人机的操控性和飞行的稳定性,降低无人机失控的概率;另一方面,政府层面也要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机制强化监管,来逐步规范无人机的研发、生产与市场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96744-1.html

标签:农机 挑战 机遇 行业 中国

上一篇:粮食烘干何止解了农民“晒粮难”
下一篇:收获机市场:下滑背后的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