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这个APP,就能看到我的农场啦。你看,这是卫星图像,这几块区域的红色深浅不同,说明不同地块的病虫害情况不一样。”贝恩德·欧力古斯(BerndOrigs)滑动着手机屏幕,骄傲地向笔者介绍,“红色越深,说明病虫害越严重,就要施用相应的农药。”
贝恩德是一名德国农场主。他的农场被称为“未来农场”,是拜耳两年前开始的“未来农场”项目的合作农场。“未来农场”用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对农作物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同时兼顾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包括通过卫星照片分析病虫害分布,将分析数据呈现在终端机器上,指导施药机械将农药精准地撒播在需要保护的部位,最终实现可持续的、资源节约的农业生产。
数据支撑:未来农场精准管理
像贝恩德的农场一样,目前,拜耳集团还在与其他4个农场合作开展“未来农场”实验,并计划截至2018年在每个核心农业市场布局。
拜耳始终坚信,数字化是布局未来农业的重要手段。2015年至2020年,拜耳集团承诺将至少投资2亿欧元用于数字化农业,以进一步拓宽作物保护数字化支持系统,从而帮助农民及时获取特定田块的信息,内容包括准确选择种植品种、确定最佳植保时机和方案。
大数据是拜耳认定数字化农业的底气所在。以贝恩德使用的APP鉴定杂草服务为例,随手一拍的背后,是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与合作伙伴共同收集的10个国家杂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鉴定出近100种杂草和70种病虫害,同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农业在更多市场的拓展,数据也将不断升级。
目前,拜耳正通过进一步的战略投资加强其在未来数字农业市场的影响力,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数字服务。今年,拜耳集团收购了植物健康诊断及病害感染警报服务供应商Proplant,未来将更名为拜耳数字农业公司(BayerDigi?talFarmingGmbH)。
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数字化农业总监梅恩(TobiasMenne)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10个国家销售并测试数字化农业产品。他们的工作是在拜耳及其合作伙伴的农业信息数据系统和农场主的田地之间建立一种可沟通的语言,用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这些将是革命性的变化。”他说,“我们坚信可以基于数据进行创新,这是未来农业很重要的一部分。”
全程服务:更多水稻更少用药
和贝恩德一样,中国扬州的一位农场主胡永康,也正受益于拜耳的一项农业项目。“这是我第三年使用‘拜耳更多水稻’项目了。”胡永康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二姜村村民,在他看来,拜耳和他所接触到的其他农化企业很不一样,“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高科技产品和高品质服务结合,除了提供科学搭配的农药组合以外,还有相应的用药指导、技术培训、机械器具服务等。”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在减少施药量、更加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农产品增产提质,是拜耳整体解决方案追求的目标。
不久前,在黑龙江举行的2016年“拜耳更多水稻”测产现场会上的数据表明,参与该项目的农户平均增产达到了10%,而施药量却明显减少了。黑龙江绥化市新华乡新安村村民李春波使用“拜耳更多水稻”方案后,每公顷水稻产量从8吨增加到了近10吨,每公顷水稻增收超过2000元。
“拜耳更多水稻”方案,是拜耳作物科学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合作,为中国稻农量身定做的从种到收的作物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帮助农户解决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病、虫、草害等问题,还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调节长势,保证稻米食用安全,从而为种植户带来更高产量,更多收益。
“‘拜耳更多水稻’这种作物全程解决方案的理念也正在其他作物上有效地推而广之。这与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战略目标相契合。”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表示。
提供方案:强强联手持续创新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化企业之一,近年来,尽管市场环境疲软,拜耳作物科学依旧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资金投入研发投资,确保不断推出创新技术。仅仅在中国市场上,农药的活性成分里,每4个就至少有1个是拜耳公司发明的。
如今,未来农场项目和“拜耳更多水稻”项目都在表明,拜耳正在从产品提供者转向方案解决的服务提供商,而与此对应的,将是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9月14日,拜耳与孟山都(Monsanto)签署收购协议。合并后的业务将既能获益于孟山都在种子和性状以及气候公司平台领域的领导实力,也能获益于拜耳在所有主要市场覆盖病虫草害全领域、多作物的植保产品线。拜耳的作物保护产品组合将与孟山都的种子、性状以及数字化农业工具相结合,形成创新引擎。
这意味着拜耳为农户提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的实力将大大加强。在数字化技术的引领下,拜耳将不再以农药销售为核心业务,而是以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为出发点,为农民提供最优的方案,应对农业生产日益加剧的挑战——如何根据不同地域及农户需求,使用最少的农药,获得最佳的病虫害治理效果,并且将农业生产对环境和土壤的影响降至最低,将成为拜耳服务农民的新的核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