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吉林省长春农博会将国内外大型农业机械和设施设备集中展示,记者从质量与总量、品种与结构、需求与资源等视角去观察这一省内农机盛会。调研发现,农机市场需求已呈现出从粗放向精准的态势转变。农业现代化目标确立,客观上对农机行业发展提出了丰富而多元的需求,农机产品也承载了更多农民的寄托与期待。
资料图
长期以来,农机行业服务、引导、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和水平。目前,吉林省正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重要时期。农机行业水平或牵动、或制约农业现代化步伐,这种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农机行业已经到了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及时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是否认识到农机需求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可否从供给侧进行有效调整,补齐发展短板?能否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推动吉林省农业现代化振翅腾飞?正是本文应有之义。
转变:职业农民寻优质农机
榆树市新庄镇农民孙大川的农机保有量70余台(套),涵盖从种到收的全部作业能力。春耕期间,如果他的农机全部满负荷作业,可在10天内耕作1000公顷。
孙大川的农机装备以分体式单功能为主。“收获机走一遍,打包机还要跟一遍。”无论人力还是时间成本,都存在部分重叠。
“一公顷可产出五六吨玉米秸秆,今年少说也要收300公顷。”随着作业面积增加,每年需要处理的秸秆都不是个小数目。最让孙大川“没底儿”的就是秸秆捆装、运输的时效性,“资源化利用企业收购时,如果霉变、湿度等检测不达标,秸秆就卖不出去了。为了增加效率,得看看玉米秸秆打捆机。”
在农博会农机展区,看到主路南侧的一架红色“大家伙”,孙大川眼睛一亮。那是一台一体式自走式回收秸秆压捆玉米联合收获机。掀开机器侧面的仓储盖,改装细节一目了然。隆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改装分厂技术负责人李大鹏介绍,企业与山东某农机装备厂家联手研发,设计出这台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收割摘穗、剥皮、装箱、秸秆粉碎压捆收获的全程作业的机器。
孙大川咨询了核心部件技术情况后,决定再转转。“不同厂家参数未必统一,匹配是门大学问。机器质量决定了收割时的损失。”
像孙大川这样寻找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农机的农民,在吉林省并非个例。
8月下旬,经过小雨洗涤,吉林金香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河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宛如一幅油画——山泉水伴着大自然的节律流趟,悄然经过每一田块,田间鱼蟹畅游,不远处野鸭结伴而来。
董事长邓昭明说,这幅生态画卷是三年坚持有机种植的成果。“我们对水稻种植要求挺苛刻的,没用一滴除草剂。国内没买到性能好的除草机械,杂草再怎么疯长,也只能用老办法——(人工)猫腰薅草。”
200亩稻田,今年出动了1000多次人工除草,人力成本费用超过12万元。这让主业为电子行业的邓昭明,对农机行业有了更多的期待,“前段时间,有朋友告诉我,在日本有种中小型的稻田除草机械,性能不错,找机会考察考察。”
事实上,作为现代农业标志性方向之一的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在吉林省发展迅速,越来越被新型职业农民所认同:目前,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5%,农机化年经营总收入达175.14亿元。
但是,随着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渴望通过农机更新换代、通过大机群机械化作业来实现量质齐升。他们对农机装备提出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迫切需求,农机品质成为他们选购时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