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未来市场竞争三大趋势
“十三五”期间是产业转型、产品升级的机遇期,农机企业应围绕市场阶段性调整、结构性改变等特点,转变思维、转变行动,全面推动行业向生态创新方向发展,实施价值重构。
(一)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按照政策导向和补贴重点,系统地辨析找出竞争关键、确定基本遵循原则,克服发展瓶颈,全面提升竞争能力,积极推进销售目标实现。一是加强市场整体规划。加快构建营销体系建设,实施市场战略管理,进行整体资源统筹部署、能力协同,完善制度、优化流程,规范化经验模式,畅通市场调研、技术研发、销售、改进、服务等各环节价值链。主动适应市场形态演变和竞争方式变革,实现产供销、责权利一体化协同,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扶优助强,加强渠道布局和管理,实施经销商动态分级管理,不断优化竞争能力。 二是推进市场多维度布局。依据企业竞争目标,建立健全市场态势共享区域、协同攻防、状态监测、系统重构等功能,持续增强市场营销系统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逐步形成巩固核心市场、发展重要市场、扩大薄弱市场、开发空白市场的竞争格局。三是加强营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团队营销能力,传递企业营销价值。分层分级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搭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尤其要加强营销核心技术、关键支撑、薄弱环节方面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市场需求、管理升级、产业转型、产品升级、服务支持同步,积极培训人员营销技能。鼓励创新、宽容探索、支持拔尖,坚持“显绩”、“潜绩”并重,公平公正提升优秀营销人员,营造人才辈出氛围,满足多种条件下的市场竞争需要。
(二)持续优化营销模式建设。加强营销模式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释放前进动力和发展活力。一是坐商向行商转变。组织上保证,完善经销商在政策研究、市场分析、用户开拓方面的职能,主动实施售前、售中和售后客户信息收集、管理工作,加强用户公关,引导业务销售向乡村经营转变,走进田间营销。行为上实证,做好卖场宣传、产品宣传、品牌宣传工作,通过企业体验、产品体验、用户座谈、产品促销等方式全面、立体、多维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向心力,实现旺季增量、淡季取势目标。目标上验证,关注客户价值实现,为潜在用户提供满意的作业装备解决方案。规范营销一体化模式,用最具竞争力的制度和流程促进产品销售。二是营销模式创新。聚焦新常态、新模式、新动力,在全球化、互联网化、金融化的背景下,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加强电商模式、微信、微博等新营销模式的研究,提前布局普惠制、区域代理条件下的运作模式。优化经销商网络布局与区域管理,形成品牌店、专卖店、专营店等分级经营格局,实现终端传统渠道、大客户渠道、电商渠道、国际业务等渠道纵横发展的局面。三是加强终端管理。农机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产品推介、产销沟通等方式,进行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展示。加强客户管理,到用户家中、到产品作业区域,深化与重点客户、潜在客户的联系和沟通;加大终端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新兴重点客户等客户群体建设,培养忠诚客户、转换意向客户,建立伙伴型销售关系和平台。
(三)加快中高端产业布局。利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产业发展路径,实现弯道跨越,促进中高端产业链的深度延伸和全面扩张。一是理清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先进制造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中高端农机产品。二是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农业装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由农作物全程作业向产前、产后优势环节延伸。着力打造新型生态发展机制,加快健全产业创新、保障发展路径、保障技术创新资源有机配置、促使技术创新成果的商品转化,促进中高端农机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要素集成,推进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有机融合。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加强质量管控,提升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对作业工况需求的满足程度。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产品持续升级的方法和路径。不断融合液压、自动控制、微电子、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向大型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国三、国四产品资源共享、发展互动的制造平台和技术路径,实现产品的全面升级。加快无级变速产品的商业化发展,推进高速插秧机关键部件与产品、大型宽幅收获机械和动力换档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的研发、制造能力,尽快形成核心产品、发展产品、竞争产品、遏制产品发展格局。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