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四项行动 充分体现对价值链的提升作用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指出,《行动指南》以价值链为主线,为更好地体现服务型制造对价值链前、中、后各环节的提升作用,提出了设计服务提升、制造效能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四项行动。这四项行动是并列和补充的关系。其中前三项行动分别聚焦价值链的三个环节,最后一项行动是对前三项行动的补充,引导企业探索发展。
据介绍,设计服务提升行动聚焦的是研发设计等环节,属于价值链的前端。设计服务提升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前端加大服务要素投入,推动设计与制造、消费与生产的融合,积极培育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行动主要包括推动创新设计发展和推广定制化服务两项任务。
制造效能提升行动聚焦的是价值链中端的制造环节,主要目的是实现生产制造的提质增效,带动价值链的底端抬升和整体提升。本行动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和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等三项任务。
客户价值提升行动聚焦的是营销和售后等价值链后端环节,通过关注客户价值的实现,鼓励制造业企业延伸价值链,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本行动包括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创新信息增值服务等三项任务。
服务模式创新行动是一项开放式的行动,着力引导制造业企业以其核心生产要素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整合金融、人才和技术资本,提供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产品+服务”,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本行动提出有序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和把握智能服务新趋势两项任务,其中最后一项任务不是具体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新服务、新模式竞相涌现。
十项任务确定 鼓励发展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围绕主要行动,《行动指南》还提出了十项需要推进的工作任务,除了最后一项任务外,其他的可以视作是当前鼓励发展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对此,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指出,目前确定的十项工作任务,有的是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可望在三年之内实现一定突破进展的工作。比如创新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以定制化服务为例,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装备制造类企业中也开展了一些尝试,但仍需要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高度协同,强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价值,形成对消费需求具有动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
还有的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未来一定会蓬勃发展,比如信息增值服务、云制造服务等。对中小企业来说,将越来越多的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会不断创新,诞生一些新的模式,我们将跟踪行业进展,在今后的政策措施中不断完善。
《行动指南》特别强调要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实现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这些都与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相一致,只是侧重点有所区别,服务型制造着眼于价值提升,更关注企业开展基于制造和产品的服务。
强化引导 营造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政策环境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指出,相关部门鼓励企业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政府也将全面营造有利于服务型制造发展的生态环境,主要将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相关部门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部门分工协作。根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提升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便利化水平,减少中间环节的审批事项。积极推动相关部门优化财政、税收、贷款、融资、土地、价格等政策,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落实好年度工作任务。为了促进《行动指南》落实,相关部门按照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分解出17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由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在此基础上细化落实了2016年度工作任务,共有40项。各部门将围绕相关工作任务,不断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还将推动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出台政策、分解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确保政策落地。
三是开展示范宣传推广。《行动指南》设立了五个专栏,都是需要抓紧落实的具体任务和重点工程。相关部门将重点围绕这些任务和工程,积极开展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的创建工作,健全示范评价体系和遴选管理工作办法。加强经验总结和案例推广,总结出版示范案例集。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各地、走进企业开展政策宣贯、现场诊断和咨询服务。相关部门还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跟踪国内外服务型制造发展新趋势、新模式,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服务型制造概念、理念、实践和绩效的宣传推广。
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 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转向生产服务型 四是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生产制造以及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监测认证、专业外包、市场开拓等服务资源,连接产学研政各方力量,健全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理论研究,逐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探索开展服务型制造概念术语、参考标准和评价体系研究制订和应用推广。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服务型制造人才发展体系。搭建多层次服务型制造国际交流平台,鼓励地方、园区、企业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到2018年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将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