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就必须要依托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农机经营机制、新技术模式、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不断试验创新的实践,树好一批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先导作用,才能促进和加快农机化的转型升级。
资料图
近几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各地农业类示范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迅速发展。起始于2010年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国先后认定了三批共283个示范区,起到了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截至目前,各地农业类示范园区已有上万个。
据统计,全国283个示范区点状分布在各个区域、各种地形当中,面积共有1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主导产业上,13个粮食主产省的示范区总量达到173个,约占60%。这些示范区都以粮食、肉类等为主导产业,以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示范区占到40%左右。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以2014年为例,153个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领跑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831亿斤,占全国的2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3000元。2014年监测评价显示,江苏太仓、上海浦东、北京顺义等20个示范区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成为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各地农业类示范园区的建设发展也各有特色。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我国地理和气候条件千变万化,资源禀赋也千差万别,各地农业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可能一个模式,也不可能齐步走,需要在不同地区探索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梯度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2010年中央1号文件做出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部署,目的就是要“立标杆、作示范、激活力”,以带动更多的地区,乃至全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2012至2015年连续四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2015年农业部出台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提出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建设发展重点,其中的对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优先在示范区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项目。 今年7月31日-8月1日,农业部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训班。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示范区作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肩负着引领现代农业建设的历史重任,必须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前列,做出样板,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的进展中发挥先锋军作用,力争到“十三五”末有一半以上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创造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