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已多达300家,植保无人机整机销售和植保服务的市场总规模未来有望达到年均200亿元,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市场的爆发,印证了当前植保无人机领域的火热。但是,植保无人机的普及程度到底如何呢?
资料图
据统计,中国目前农业植保仍是以传统机械为主,包括手动和小型机(电)动喷雾机,拖拉机悬挂式植保机等,其中手动施药药械、背负式机动药械分别占国内植保机械保有量的93.07%和5.53%,拖拉机悬挂式植保机械约占0.57%。国内农用飞机数量少,仅占世界农用飞机总数的0.13%左右;农业航空年处理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0%。
植保无人机市场火爆,但普及程度却是这般境况,这到底是为何呢?
一是植保无人机价格昂贵,价格是阻碍大多数农户使用植保无人机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无人机售价在5万~30万不等,这个价格足以让普通农户望而却步,且因一两次需求就去购买如此昂贵的无人机太不划算。为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可大大减轻农户购买无人机的经济负担,但目前只有河南和福建两省对购置无人机有实际性的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其余省份尚未实行。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植保行列,希望更多企业的不断入驻可以促进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降低价格,使它成为老百姓可用的农用机械。同时也希望有关无人机的补贴政策不断完善,使老百姓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
二是作业效率难提升,植保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使其无论是在平原地区还是丘陵地带,都可自由飞行,完成作业任务。但地形不同,效率存在差异,推广难度也就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多以平原为主,可实现规模化种植,运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效率高,容易推广;而南方地形多以丘陵为主,运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很难提升,不易推广,因而普及程度差。
三是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国内有关植保无人机生产技术标准和喷施作业技术标准处于空白状态。中国采用航空喷施作业的时间较晚,农用无人机各项技术标准和喷施作业的相关技术参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判别标准,因而市场上出售的植保无人机质量良莠不齐,削弱购买力,降低普及程度。在2015年11月27日召开的通用航空发展峰会上,中国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透露无人机生产标准正在制定中,希望该标准早日出台,填补无人机相关技术标准空白,规范无人机行业市场。
专业操控手也是阻碍植保无人机普及的一大因素,植保无人机操作使用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在缺少相应的使用培训情况下,农民很难自主准确操作与使用。在购买植保无人机后,农户要么自行学习驾驶操作,要么聘请专业操控手,但国内屈指可数的高校飞行专业和培训机构,对于全国农业航空规模来说是杯水车薪。2016年1月4日消息,为了规范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的运行,依据CCAR-91部,民航局飞标司12月29日正式发布《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规定》中对植保无人机运行要求做出了规定,要求作业负责人应当持有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并具有相应等级,同时应接受飞行喷药步骤、有毒药品知识以及无人机操作等培训。这一规定出台利于日后对植保无人机作业人员进行规范,从而使得植保无人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普及程度。
四是市场环境复杂,各项技术标准的缺失,降低了企业入驻此领域的门槛,不少企业盲目跟风而上,浑水摸鱼,成熟可靠的植保无人机少;也有不少厂商一味求大,忽视了植保作业的特殊要求。这样杂乱无序的市场环境,使得一些有雄厚实力的企业也在用户心中失去了信任度,购买者多数持观望态度。
五是配套服务不齐全。与农业植保相配套的服务包括培训、维修、保险、租赁等,由于植保无人机尚未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凸显出重要作用,所以与其相配套的服务性专业公司尚未形成规模,单个企业对上述服务的成本支出的承受力不够,因此也缺少大面积推广的力度。例如维修,植保无人机使用频率相比一般领域的无人机产品高出很多,其故障率与返修品率也会相应提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农用无人机最终可能沦为摆设。但是无人机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像汽车行业发展那么充分,遍地都是4S店,所用户只能依靠自己或生产企业,小问题自己解决,大问题企业解决。此外,中国尚缺乏足够适合于农业航空产业大发展的机场保障基地,也限制了农业航空事业的发展。
六是购买者个人因素,植保无人机作为植保机械的新兴产品,购买者缺乏相关知识,盲目购买。再者,购买者专用药剂知识不足,个人盲目勾兑药剂,产生农药残留过高、灭虫效果差等问题。这些都影响植保无人机在购买客户及潜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