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今年的三夏就这么平淡地过去了,然而细细深究,就会发现这里面隐藏的是农民的揪心和机器的隐患,揪心的是受雨水影响导致夏粮减产,隐患则是初次上阵的国三机器暴露出的故障隐患。
资料图
根据记者的调研,本次参加“三夏”生产的国三机器不足20%,环保部对农机的网开一面,避免了国三机器大批量的投入使用,也保证了这个三夏的安全度过。
然而,尽管量少,这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值得柴油机和主机厂足够重视。
经由调研,记者发现国三机器主要暴露出以下4点问题。
电器故障多发
与国二机器不同,以电控为主要特征的国三机器分布着大量的电路、传感器等电器元件,不仅涉及发动机,整车也需要做一定的电器改装。做惯了机械控制的主机厂初涉电器,经验不足必定是硬伤,即便是有道路经验的柴油机厂,面对农机作业环境,也稍显“稚嫩”。
因此,在国三的第一场战役中,首先暴露出来的便是电器故障。
“电器元件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但农机作业环境多是震动大、负荷大,一些主机厂家没有经验,未采用减震措施,所以就导致产生了接触不良的情况,更严重的,保险丝都烧断了,直接导致了熄火。”一位服务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接触不良外,这位服务人员坦言,传感器失灵,是他们遇到的最多的国三机器故障。由于传感器是国三机器的重要感知元件,不同部位的传感器失灵,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比如水温传感器失灵,导致机手无法判断水温情况,开锅了仍在继续使用,致使发动机烧毁;机油压力传感器失灵,使润滑变差,导致柴油机拉缸报废……”
此外,还存在由于电子油门故障,导致油门踏板加速无反应等情况。
这些电器故障的多发,表明了无论是主机企业,还是柴油机企业,都仍缺乏针对农田作业的实际设计经验,机器性能仍需进一步改进。
匹配仍需磨合
在国三机器批量投放之前,记者曾采访过一位知名柴油机企业农机板块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当时直言不讳地讲出了对国三升级的顾虑——柴油机与整机的匹配上存在隐患。通俗的讲,这位负责人担心的是性能匹配仍未进过批量验证,一旦出现批量故障就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由于国二整机销售期限的推迟,只有少量的国三机器进入大忙作业,因此这位负责人所担心的批量故障并没有发生,但却也暴露出不少隐患。
其中之一便是小马拉大车,造成发动机无力。
“发动机与整机的配套,一定要避免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这样的道理,每个技术人员都懂,但实际操作起来,到底多大的马力配多宽的割台合适,大家心里都没谱。
考虑到国三发动机燃烧充分,同马力段的机器比国二机器动力更强劲的特点,不少主机厂采取的策略都是往高了走,紧着不浪费发动机的动力来,这样的策略就造成了这些机器普遍存在发动机无力的现象。
“有一个主机厂,原来140马力配的是2.8米的割台,现在150马力却配了3.5米的割台,直接造成了发动机无力,”另外一位服务人员透露,而这位服务人员还担忧,如果匹配不好,其中蕴藏的隐患将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