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半,看着自家圈里20多头100多斤的猪儿,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南华村一组的贫困户孙国华夫妻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因为到年底这些猪就全部出栏了,除掉所有成本,老两口至少能有一万三四千元的纯收入。“靠我们自己是养不起这么多猪的,养出来也不知道往哪里卖。”孙国华说,“幸好我们加入了养殖合作社,是合作社垫资给我们建猪圈、买猪仔,出栏后还统一帮我们销售。”
资料图
在北川,像孙国华这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而谋富的农民比比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像一艘艘船,载着广大农民的致富梦正在破浪前行。
专业合作社让农民尝到“甜头”
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北川目前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加工、服务业、乡村旅游6个产业,入社农户7350户,带动农户12877户,入社成员占到了全县农户总数的30%。
合作社何以对广大农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采访中,许多农户纷纷向记者述说着合作社带给自家的各种好处,总结起来,大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作社降低了农民发展产业的投资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禹羌绿宝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红心猕猴桃种植为主的合作社,该社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在购买农资时可享受到批发价或厂价优惠,极大地节约了投资成本。目前该社已拥有固定成员380户,同时带动种植户1200余户,种植红心猕猴桃面积超过6000亩,年产量达20万斤,年收入在160万元以上。采访中该合作社的许多农户都告诉记者,在加入合作社之前,一切只能靠自家“单打独斗”,种植成本降不下来,种植规模相应地无法扩大,销售渠道也成问题,“加入合作社后,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其次,合作社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因此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同时自己又进入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领到一两千元甚至更多的报酬,让许多农民“家门口挣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不少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也都纷纷辞工回家,到村里的合作社当了工人。
再次,合作社加大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民自觉加大了对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并主动学习新品种的种植、养殖技术。如以种植辣椒、茄子等高山蔬菜为主的羌禾高山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带领社员实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使得蔬菜优质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以上,去年户均增收1.3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较为准确地传递给农户,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们的水果专业合作社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以特色水果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极大地促进了产业互动升级。”石椅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爱军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合作社成员已经由原来的30户增加到了107户,水果种植面积达2300亩,产值达450万元,去年仅水果人均增收8000元,同时村里的农家乐发展到20家,户均增收1.5万元。可以说村里的每个人都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