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互联网+”农机管理好处多多,是大势所趋,但与“互联网+”农机经营相比,“互联网+”农机管理进展还是偏慢,与党委政府要求、社会各界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有的人对传统的农机管理方式改为互联网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还不太适应,对“互联网+”农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改,或者受传统管理思维束缚,怀念别人有求于己、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不思改。
二是推进力度还不够大。有的地方搞了“互联网+”农机管理的规划,但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不实。有的地方态度消极、工作被动,资金不去争取,拨一拨、动一动,需要上级不断督促。譬如: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搞了这么多年,仍有个别地方信息公开不规范、不完善,有的信息公开网站或栏目长期不更新,有的热线电话根本打不通或者经常无人接听。
三是应用范围还不够广。在地域范围上,只有农业部和黑龙江、山东、河南、浙江、河北、安徽等少数几个省进行了“互联网+”农机管理的尝试。在业务范围上,已开展的“互联网+”农机管理探索主要集中在农机作业指挥调度、推广鉴定、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方面,在农机牌证挂发、安全监督、维修管理等方面鲜有涉及。
四是信息开发还不够深。信息采集量过少,互联互通不畅,“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现象较为普遍,共建共享不够。有一些信息平台只面向管理部门开放,缺乏管理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有效互动,或因宣传不力,社会知晓度低,信息资源闲置,深度开发利用不够。
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着力做好“提高、完善、拓展、互动”的文章。
提高就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提高“互联网+”农机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水平。
完善就是已经做的一些工作例如管理信息公开,要进一步完善,做到公开及时、准确、全面,不断释放“指尖上的正能量”,同时要处理好公开和保密的关系,对管理中形成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要加强保密措施。
拓展就是拓宽“互联网+”农机管理的业务应用范围和覆盖范围,把农机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地区都融入互联网,积极开发官微、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形成“互联网+”农机管理全方位立体化应用格局。
互动就是推进信息由单向流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束之高阁向用足用活转变,使“互联网+”农机管理成为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难题的有效渠道,让服务对象有更多获得感。
互联网时代,“触网”者兴,“脱网”者衰。“互联网+”农机管理是建设农机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机企业、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推进力度需要大些、再大些,步子需要快些、再快些。
当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紧把一些申请、查询、咨询、信息公开等容易在线上实现的环节尽快“+”起来、互联网化,然后逐步推进,把一切能够在线上实现的环节都转移至线上,做到线上和线下紧密无缝衔接、联动协调运转,用互联网手段提升工作水平、造福农民群众、便利农机企业、促进行业发展。
结束语:互联网时代,“触网”者兴,“脱网”者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什么、怎么“+”,值得行业内每个人深思。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