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互联网+”农机正使传统的农机行业不断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互联网+”农机管理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好处?目前推进过程中又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需要如何解决?且看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一一解答与分析。
互联网大潮汹涌而至。“互联网+”,谁“+”得好,就能勇立潮头、引领发展;“+”得不好,就有可能被拍在沙滩上,成为时代的“弃儿”。
今年三夏期间,“农机帮”“农机直通车”手机APP等一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农机行业提供农机作业、农机维修等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移动平台,让机手找活干、农民找机械不再犯难,成为农机化生产的一大亮点。5月26日,农机360网在北京召开O2O电商战略落地发布会,联合太平洋保险、信农贷,推出“农机实体店+电商平台+金融服务+农机保险”的农机营销新模式。“互联网+”农机使传统的农机行业不断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如果说“互联网+”农机经营由市场内生驱动,那么“互联网+”农机管理则需要政府强力推动。近年来,一些农机管理部门顺应“互联网+”大势,积极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农机管理与互联网融合,取得了成效。
农业部农机化司组织开发并推广应用了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农机化生产信息网上直报系统、农机统计直报系统、农机产品网上展示系统、国家支持推广目录申报系统等13个应用系统,提高了农机管理现代化水平。
黑龙江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农机管理调度指挥网络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农机自动定位、作业轨迹查询、图像信息采集、无线视频、耕作和深松面积统计、应急指挥和天气预报等功能。目前入网车载智能终端达到15000多台,深松监测终端4000多台。
山东省农机局自2012年开始,实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结果公告等环节在线运行。
今年4月11日,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发布《关于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网上办事大厅试运行的通知》,标志着农机推广鉴定工作进入“线上”时代。网上办事大厅试运行1个月之内,就有近300家企业完成注册,600多个产品完成项目申报,日均点击企业百余家。
实践证明,“互联网+”农机管理是农机管理机制的一大创新,是方便农民和农机企业,提高政务效能,有效预防腐败,惠及管理部门和管理对象各方的重要措施。如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企业每年都要进行农机补贴产品信息的归档申报,而且申报的内容几乎相同,都是补贴农机产品《推广鉴定证》的相关参数等资料,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耗时费力。有人提出,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全国农机补贴产品信息归档申报系统”,进而建立“全国农机补贴辅助管理系统”。有的农民抱怨,为了买一台小型拖拉机或微耕机,补贴几百元,却要在村庄和县城之间往返数趟,浪费了大量时间,不少人为此干脆就放弃了补贴机会。有的农机生产企业吐槽,每年为申请产品推广鉴定等,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些都影响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如果把这些工作搬到网上和“云端”,让信息多跑路,农民群众、农机企业就能少跑腿,政务效能也能大大提高。
同时,推进“互联网+”农机管理也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保护农机干部的有效措施。通过“互联网+”农机管理,实现权力运行的自动预警、全程留痕、动态监管,减少了管理干部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机会,降低了权力寻租、行贿受贿的可能,对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廉洁高效规范实施强机惠农政策无疑是有利的。例如:去年以来,农业部大力推广应用农机深松智能装备监测系统,采取卫星定位、无线通讯和智能监测传感技术,对农机深松作业过程、面积、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有效防范了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工作风险,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