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我国农业未来发展与战略机遇
2016-06-0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在转型升级中把握发展机遇

  转型升级是我国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重大的战略选择。

  (一)在转型中把握新机遇。首先,要寻找新的区域市场。其次,要寻找新的人群市场。第三,要寻找时间等季节性的市场。

  (二)在升级中引领新发展。第一,注重产品创新,体现“名、特、优、新、奇”,注重营养与功能;第二,注重高端与精品的产品定位;第三,将产品运营与知识传播、产品消费与体验消费有机结合。

  (三)做好三项工作。本质上看,一个区域、一个农业企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确定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搞好资源配置与战略布局。

  在开放创新中把握发展机遇

  (一)开放,就是要跳出。(1)跳出本地。改本地定位为区域定位,实现本地市场向区域市场的转型,就必须跳出本地,走向区域。(2)跳出本国。改本国市场定位为全球市场定位。(3)跳出农业。首先,跳出传统农业,按照产业方式来创新现代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跳出传统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商品化与产品化。第三,跳出单一产业功能。形成多样化的产业形态,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4)交换与合作。从农业与外部环境来看,要推动农业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从农业内部来看,围绕全产业链,创新以合理的利益链接机制为基础的产业化模式。

  (二)创新,就是要变革。首先,变革发展理念。没有观念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创建起现代农业。其次,创新经营方式。变一家一户为合作经营,变自产自销为产销分工,变单一产业为集群创新,变经验农业为科技农业,变传统门店为“网上+网下”等,这些都是未来农业发展必然的创新方向。

  在新政策实施中把握发展机遇

  (一)调结构。

  首先,要向精品农业方向调。有机生态功能化的农产品是精品农业的产品形态。其次,向高效益方向调。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增收能力,企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强盈利能力,快速发展。第三,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调。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事业发展,改善与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第四,向市场导向型农业发展方向调。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供求结合的、新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第五,向满足与引领市场需求的方向调。第六,向促进区域发展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调。

  (二)补短板。

  调结构,补短板,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具体措施。

  短板,是影响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制约因素。认识农业发展的短板有三个视角:首先,从我国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中把握农业发展短板。其次,从农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中把握短板。第三,从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取向中把握短板。

  目前,农业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第一,仅仅通过发展传统农业,农民增收缓慢。要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难题,就要以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益能力,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为农民拓宽收益渠道,为农民收益提高创造条件。第二,生产与生活基础设备相对滞后。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满足农民生活与新型产业运营的服务与支撑能力,以此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农业生产综合条件质量下降。从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出发,强化自然条件的改善,优化自然农业生态,提升农业综合价值创造能力。

  (三)供给侧创新。

  1.要创造新需求。首先,要适应新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健康、更营养、更多功能化的需求正在成为消费主流,人们渴望生态、有机、功能化的营养产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方式也在变革。与消费体验及文化消费相结合,正在颠覆传统的消费观念与模式。适应这些新需求,是创新新需求的前提。其次,要引领未来需求。引领是面向未来的,是推动由潜在的需求逐步变成现实需求的发展过程。引领未来需求重点是要准确把握未来需求走向,开展产品研发与做好产品知识传播工作。2.要创造新供给。创造供给的目的是创造可持续的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供给机制。主要是通过创新的手段来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3.要创新供给满足需求的实现形式。首先,要保证供给是相对有效的供给。所有的农产品生产必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业产业是市场导向型农业。其次,创新消费者。引导消费者由单一消费环节向农业全产业链环节延伸,组织与鼓励传统消费者参与农业的生产,参与农业生产环节的管控,参与终端产品的评鉴。第三,创建互动平台。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就是要最大限度缩小供求黑洞,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传播与引领未来市场。目前,互联网、微信传播的创建都是有效的供求互动的形式。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研中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90074-1.html

标签:农机 机遇 战略 未来发展 农业 我国

上一篇: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助推 农机合作社发展迎利好
下一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抵押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