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泉州)高级研修班在福建泉州开课。本次研修班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和北京吉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活动同时得到了泉州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的指导和支持。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俊就“中国制造2025”及智能制造政策进行解读。他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对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的回应,是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新出现问题的探索性解答,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
资料图
他分别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发展规划及方向,探讨了精益制造、工匠精神、制造业服务化、消费升级与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话题。
随后,贺俊又例举了不同案例来解析如何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以日本为例,日本依托“母工厂”战略实现了生产制造的整体提升。
日本把国内工厂作为国外子公司的技术依托,作为国内技术创新的种子基地的做法,被称为“母工厂”制。以“母工厂”为载体进行技术创新,探索能够突破成本瓶颈的新生产技术。如大规模使用机器人、无人搬运机的自动化工厂和无人工厂,使用多功能的“细胞生产方式”等。
例如,丰田汽车公司2003年7月建立了全球生产中心(GPC)。GPC设在日本,但在美国、英国和泰国设置了其下属组织。GPC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面向国内外员工开发培训工具,第二个是缩短车型升级时间。通过设置GPC,大大减轻了“母工厂”的技术支援负担,也缩短了国外工厂的车型升级周期。
又如,佳能公司实现了从“细胞生产方式”到“机械细胞方式”,再到世界首个数码照相机无人工厂,大幅度地提高了成本竞争力。
在服务型制造方面,贺俊认为,关注商业模式创新无可厚非,但更应该关注核心架构能力和对顾客价值点的创造。以韩国三星集团为例,目前他们正在关注智能家居,研究马桶的智能化,能做到人体大小便后,快速统计数据,并将健康情况分析快速反馈给用户。这与国内一些智能家居厂商的研究方向相比,很明显更注重对客户价值点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