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 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装备产品订单普遍减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总体价格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下行态势。2015年1~9月,装备产品累计价格同比下降1.2%,降幅进一步扩大。全社会总体环境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弱。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74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制造业投资148458亿元,同比增长8.3%;装备制造业投资59480亿元,同比虽增长10.4%,增速也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但全国工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8、9、10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9.7%、49.8%、49.8%,连续三个月低于50%。因此,2016年仍需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内有效需求低迷问题。
出口仍面临一定压力。当前国际经济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从制造业PMI来看,美国等仍在底部徘徊,欧洲和日本虽然近期复苏势头较为稳定,但扩张力度偏弱,基础并不牢固。各国产业间竞争仍然激烈,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抑制我国外贸增速的负面因素得以延续。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遭遇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倾向增多。同时,从制造业出口订单来看,自2014年10月以来,出口订单指数一直在50%以下,且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10月为47.4%,同比已降低了2.5个百分点。尽管国内政策有望推动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回暖,但国外的环境形势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压力。
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一是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减小。2015年1~9月,装备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但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78%,管理费用增长则达到6.6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6.5%,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低0.03%,而且企业面临的要素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负担等都在不断增加。二是产成品库存逐月走高,1~9月同比增长6.83%,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是融资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今年央行已多次降准、降息,但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不愿贷并存,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贷款成本高、制造商担保融资负担重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不少民营造船企融资成本已高达8%~12%,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导致不少业新船订单流失。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部分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2015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部分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有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在“十三五”重点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等环境形势下,这些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我国,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主要行业之一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等中低端产品为主,大多是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领域的六轴或以上的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则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许多企业盲目投入,到处圈地组装,低水平重复建设,出现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倾向,全国40多个园区、800多家企业中,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高端制造及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
对策建议:优化产业布局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行业竞争力。一是按照《中国制造2025》等部署和要求,加快组织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启动建设一批重点装备制造领域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共性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等进行攻关,推动试点示范应用。二是继续组织实施装备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及科研或产业化专项,论证启动机器人、3D打印等一批新兴成长性产业扶持专项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三是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创新应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进,鼓励制造企业与使用部门共同开展研发,促进研发成果应用。四是鼓励产学研用加强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平台、行业检测试验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加快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一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在生产工艺过程、企业管理和服务、能源管理、物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快开发一批智能装备和产品,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二是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三是结合“互联网+”计划,加快开展工业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搭建合作平台,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四是加快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推动各领域智能制造发展。
积极推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贯彻落实各项“稳增长”举措,多措并举,为装备制造企业营造良好的国内市场需求环境。二是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加强部门间政策交流和合作,联合推进境外经贸区建设,完善政企银合作平台,继续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三是支持引导国内优势装备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机遇大于挑战 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呈智能化发展态势点,推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石化冶金设备、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项目合作。
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一是优化产品结构。鼓励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二是优化组织结构。围绕汽车、船舶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重点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围绕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强标准规范和行业准入政策制定,规范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三是优化空间布局,创建一批项目成长性好、产业水平高端、龙头企业突出、集群配套完善的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加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保持在7%,出口交货值累计增幅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