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车辆不适合用于爬山,要研究开发适合于丘陵山区地表机械化运输的专用地面交通车辆。
社会车辆不适合用于爬山
目前,社会中常见的大小不等、形态各色各样的车辆,如大小轿车、工程机械等轮式车辆并不适合用于有坡度的爬山坡运输。当轮式车辆在下雪天气爬坡,则轮胎与地表之间打滑严重,所以在立交桥上要撒“融雪剂”。这时在公路上运输的车辆的车轮外表也要加上“防滑链”。为了雨天不打滑,立交桥以及公路的坡度最大均在5°-6°以下,在滇缅公路上建成蛇行盘山路,其目的也就是为了降低路面坡度。
在干燥气候的水泥地或柏油路面上,从理论上可以计算出,在不牵引车辆的状况下,车辆自身驱动自行,拥有橡胶车轮的车辆可以在30°-35°坡度路表面上停留(在驻车制动时);在发动车辆企图向上行驶时,此时车轮驱动力(这时候也可以称之为附着力)与车辆自身下滑力相平衡,车轮原地“滑转”不能前进。倘若这时候要车辆下行,在30°-35°坡上,即使刹车非常好,车轮在不转动的状况下,车辆也要自行下滑而失去控制,(此时车辆如同小朋友在幼儿园滑梯下滑一样)。所以说,30°-35°坡度,是轮式车辆爬坡最大的“极限坡度”。
山区专用地面交通车辆的基本形态
山区专用地面交通车辆的基本形态如图五所示。
山区专用地面交通车辆定名为“微型运送列车”。如果是人们用于乘坐旅游,又可称之为“微型乘坐列车”。
“微型运送列车”有车头,(如果是倒退运行,则车尾也是车头)。
“微型运送列车”中间第一、四节装有在单轨道运行的“轨道驱动轮”。
“微型运送列车”中间第二、三、五、六节装有在单轨道运行的“轨道制动器”。“微型运送列车”骑跨在单轨道中行驶。
“微型运送列车”中间各车辆平台(或坐椅),在坡道中均能够自动调平。
“微型乘坐列车”中间有多节乘坐车辆,每节车辆坐椅中可乘坐两人。
相关报道:
(一)亟需研发山区机械化地表运输交通机械
(二)关于山区专用地面交通车辆基本形态的探讨
(三)“山区专用的地面交通车辆”与行走其中的“单轨道”
(四)山区专用的地面车辆有助于丘陵山区梯田全过程完全农业机械化
版权声明:农机360网原创首发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