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一天,在沂蒙山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代庄村农民季怀忠说:“媳妇长期有病,俺家是村里挂了号的贫困户。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发展大棚黄瓜,俺凑了两万块钱就承包了这个占地3亩的大棚。到现在卖黄瓜毛收入已超过3万元了。”
资料图
村党支部书记刘乃君介绍,季怀忠承包的大棚总建设资金约15万元。其中,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折合约8万元,沂南农信社为其提供了针对贫困户的5万元贴息贷款。
“沂南黄瓜是沂南农业的最大品牌。沂南有近3万贫困户,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了投入问题;成立合作社解决技术和市场等问题。贫困户可以实现当年脱贫,两年致富,不仅摘掉穷帽,更能拔掉穷根。”沂南县委副书记张云超说。
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说:“季怀忠的脱贫之路,浓缩了一个小区域的农业农村发展之路。作为传统山区和革命老区,临沂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脱贫攻坚的过程,既是农民致富的过程,也是贫困区域农业农村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临沂推进脱贫攻坚,是以三农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贫困区域实际,整合全市资源,规划并实施覆盖贫困人口及其周边的‘区域整体脱贫综合解决方案’,帮助该区域彻底拔掉穷根。”
脱贫攻坚的过程,就是贫困区域的三农发展进程
临沂1984年被列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时至今日,仍有贫困人口51.7万,占山东省贫困总人口数的1/6。
林峰海分析,现阶段临沂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且多数集中在山区、库区中的若干小区域内。脱贫攻坚的过程,就是该区域的三农发展进程。因此,站在新起点上抓扶贫,临沂将脱贫攻坚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一号工程”来定位,统筹全市资源,将扶贫与扶志、基层班子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明行动等相结合,制定“整体脱贫综合解决方案”,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实现“区域连片开发和综合提升”。
据临沂去年底出台的《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原则,提出实施“百千万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完成“到2017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巩固提升、全部兜底脱贫”的目标。
“百千万”包含两个层面:在机关层面,选派百名县级领导干部包镇、千名“第一书记”包村、万名机关干部包户;在社会层面,号召百家强企帮镇、千家电商帮村、万家志愿家庭帮户。“双16”推进计划:在区域层面,把16个县区作为一线指挥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在行业层面,分线制订特色农业、电商、旅游、金融、易地搬迁、党建等16个扶贫专项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精准“滴灌”到村到户到人。
坚持“六个结合”,为“区域整体脱贫”提供保障
在海拔460多米的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旧址,村党支部书记曹厚海说:“原先住在这大山里,出去要20多里路,吃水也困难。实施整村异地搬迁后,旧村原址加上周边荒山,整理出了8000多亩土地,村里成立股份合作社,统一领建现代农业园区。村民搬到了靠镇驻地的新社区,自来水、暖气入了户,污水集中处理,多数到服装加工园区上班,全村老少不仅整体脱贫,还一步到位迈进了城镇化。”
临沂市市长张术平介绍,崔家沟、北王庄易地整体扶贫搬迁项目,实行了新型农村社区、加工产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四区同建”,是临沂落实“区域整体脱贫综合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之一。在实践中,临沂为将“综合解决方案”落到实处,坚持了“六个结合”。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拔掉思想懒惰的根子。临沂充分利用“沂蒙精神”这一传家宝,扶起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志气,形成贫困群众和贫困村集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气神,实现各级“我要扶贫”和贫困户“我要脱贫”同步合拍。
扶贫与基层班子建设相结合,拔掉基础不牢的根子。临沂今年选派了2000多名“第一书记”,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要求他们在任职期满时,帮助配强村班子,新增村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庄实现“五通十有”,贫困户整体脱贫。
扶贫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拔掉致富无门的根子。临沂统筹制定贫困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两年内“每个乡镇培育一到两个主导产业,每村发展一到两个特色产业,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
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拔掉配套滞后的根子。临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贫困区域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
把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拔掉村庄落后的根子。临沂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等政策,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帮助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从内到外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扶贫与乡村文明行动相结合,拔掉精神缺钙的根子。抓住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契机,提升贫困户思想道德素质,弘扬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知恩图报等传统文化,通过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大户帮小户,营造互相支持、共同脱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