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关镇庆新村,不少农户正在灭茬整地起垄,准备播种。“往年春耕可以说是只见机器不见人,今年合作社包地减少了,在地头忙活的散户明显增多了。”庆新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友介绍说。
资料图
庆新村有2600人,1.36万亩地,往年土地大多流转给东关镇东关现代农机合作社。今年该合作社大幅度减少土地流转面积,从2015年的3.1万亩一下子减少到1万亩,在庆新村仅流转了2000亩地。记者见到合作社理事长付海维时,他满脸憔悴:“我也得调结构啊,5000亩鲜食玉米、5000亩黄储玉米。今年就这样吧,但愿能挺过去。”
付海维面临巨大的压力,吴国友感同身受:“去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1亩地少赚了200块,3.1万亩地就是620万。本以为今年会有扶持政策出台,却等来了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市场定价。要是今年玉米价格继续走低,合作社就很难维持下去了。”
“农业有规模才有效益,这离不开合作社。”吴国友说,今年农机作业费用每亩地降了50元、大庆尿素一袋降低了30元,这对于合作社来说规模效益一下子就上来了,但对小散户的农民来说,用的人工太多,效益还是出不来。“所以,我认为国家在东北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必须考虑一个底线,那就是合作社的生产成本,像我们这里管理科学到位的合作社,成本可以控制在市场价每斤7毛钱。最起码要保证不赔钱,好让合作社有一个缓冲的时间,这调整种植结构也不是一步就能完全到位的。”
“发补贴一定要把口子扎紧,防着有人钻空子。”吴国友谨慎地说,要是按产量补,说不定就会有人虚报产量,购买低价陈化粮骗补贴;要是按种地的亩数补,可能就会有人撒下种子就不管了,不再花钱投入,到时候去领补贴就行。
吴国友建议,可以采用平均地区产量,对种地农户直补到卡的方式。比如双城区每年秋收前都会进行粮食测产,算出平均亩产量,这个每年都差不了太多。至于具体补贴办法,国家可以用玉米每公斤的补贴额度乘以平均亩产量,再乘以农户种地亩数,这可以做到高产地区高补贴、低产地区低补贴,保证玉米优势产区的地位。最后,对于村民之间有土地流转的,要由村委会开具证明上报镇财务所,将补贴发放到实际种地农户的种粮直补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