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二次创业提速蔬菜产业现代化
2016-04-1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齐鲁大地刚刚萌生了些许绿色,然而,在山东省寿光市的蔬菜大棚里,却出现了盛夏时节才能看到的勃勃生机——花朵盛开,果实累累。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后李村,菜农李兴龙颇显得意:“去年花了18万元对旧大棚进行了改建,新大棚棚内面积比旧棚增加了430平方米,还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自动放风设备,俺两口子就能管,比原来省事多了。这茬黄瓜是2月份种的,已收了1万多斤,估计能收到6万斤,收入20万元,比旧棚能增加约8万元。”

产业现代化.jpg

资料图

  寿光蔬菜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常年种植达60多万亩,产量450万吨,育苗能力14亿株。现在全国蔬菜发展呈现燎原之势,寿光蔬菜面临着规模、质量、品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原来的优势正在弱化。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说:“为了保持寿光蔬菜领跑全国的地位,寿光全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变革,实施了蔬菜发展‘二次创业’,健全蔬菜产业‘五大体系’,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设施蔬菜‘标准形成、模式创新、科研推广、育种育苗、物流配送、人才培养’的要素中心,提速蔬菜产业现代化。”
  “两改工程”构建高标准大棚蔬菜生产体系
  “2015年我们村通过统一规划和组织,采用反租倒包方式,对成方连片的410亩地进行了流转,投入1150万元,实施了蔬菜大棚‘两改工程’,发展高标准新型大棚46个。”化龙镇前王村党支部书记王炎国说。
  其实,化龙镇前王村大棚改建仅是寿光大棚蔬菜“两改工程”的一个缩影。寿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惠玲说:“现在,寿光正在实施大棚蔬菜‘两改工程’,也就是旧棚改新棚、大田改大棚,目的是推进大棚蔬菜升级换代,扩大高标准大棚规模,改进大棚蔬菜生产方式,构建高标准大棚蔬菜生产体系。”
  为了推进“两改工程”,寿光正在全力推进第五代温室大棚建设。第五代大棚长150米、宽16-18米、高7.5米以上,棚内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比旧大棚增加约80%;再加上减少了大棚的两个南北墙体占地,土地利用率可提高40%以上。同步安装了大棚电动卷被、电动放风、水肥一体化等设备。这样的大棚,棚体大,采光好,提温快,保温好,减少病虫害。并且,棚内面积扩大,自动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提高,省工省力。统算起来,比旧大棚年可增收50%以上。
  在化龙镇(洛城)大棚蔬菜产业园,镇人大主席李伟祥介绍:这个园区是采取异地流转方式,由拥有大棚蔬菜种植优势的洛城街道,组织屯西村、邵家村60多户村民,联合本镇信桥村、西丰村、李家村、贾家村65户村民,流转了丰三村、西丰村、信桥村3个村的1046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投入3700万元,集中开发的高标准大棚。
  “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实行规模化产生,是实施设施蔬菜‘两改工程’的前提。为此,寿光推广了‘四种’土地流转模式。”王惠玲说,一是由村集体统一组织规划,进行整村流转。二是引导户与户之间进行土地交换。三是村两委采取反租倒包方式,统一规划流转。四是异镇异村流传。组织有种菜经验的农民,抱团到土地资源丰富的镇村流转土地,优势互补,结对帮扶,统一规划设计,合作建设高标准大棚。
  为了搭建蔬菜“二次创业”平台,寿光统一规划,开发了“三条”沿路生态农业走廊,区域面积达3.5万亩,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发展规模化园区。
  现已引进高端农业项目32个,建设规模化蔬菜园区137处。
  “部省共建”助建育种育苗产业体系
  “2013年以来,为了加强设施蔬菜新品种展示与推广,促进我国优良蔬菜品种的推广,寿光已经连续四年承办了‘中国(寿光)设施蔬菜品种展示试验’,吸引了国内外20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参加展示试验,每年集中展示蔬菜新品种3100多个。”寿光蔬菜种业集团主任国家进介绍。
  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张茂海介绍,2013年农业部与省政府签署了在寿光市联合共建“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备忘录”,寿光出台了《扶持蔬菜种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寿光投资3亿元,规划了138亩的“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建设了占地150亩的“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试验区”,吸引了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中心、中国农大等6个国家和省级农业研发机构,提升了蔬菜种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部省共建”带动寿光建起了13家蔬菜研发中心,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新世纪种苗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潍坊市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金百利、鲁盛等29家企业建成了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
  现在,寿光蔬菜育种已经进入商业化合作育种阶段。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新世纪种苗等育种企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东北农大等13家院校合作,借力开展新品种研发。蔬菜种业集团与华中农大、中国农大合作建立了省内唯一的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通过育种合作,寿光有46个蔬菜新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和鉴定。
  “三大工程”探索蔬菜产地环境改良体系
  在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支部书记李新生说:我们村从1993年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由于连续多年重茬种植,棚内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现象较严重。从2011年开始,连续5年市镇扶持50多万元,推广了沃土工程、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对全部大棚进行了土壤改良,现在棚内土壤有点软了。
  “其实,东斟灌村的大棚土壤改良仅是寿光蔬菜沃土工程的一个缩影。”寿光市农业局陈永智说,从2011年开始,连续6年,投入4000万元,实施了“设施蔬菜沃土工程”,到2015年共改良大棚28万亩,棚内土壤有机质提高了0.8%以上,土壤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肥沃安全的土壤环境。今年,开始实施第二轮沃土工程,争取再用5年,每年财政投入800万元,将全部大棚改良一遍。
  2015年寿光市政府投入200万元,实施“绿色植保工程”。建立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实验室,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病虫害预警系统,推广了蜡质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等一批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了热力烟雾剂、静电喷雾器等新型植保药械,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以上。
  寿光市植保站站长巩玉升介绍,由于连年种植大棚蔬菜,根结线虫病对蔬菜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瓜类、茄果类、豆类等受到的危害最重,有的大棚因为这一病害而绝收。从2014年开始,连续六年,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实施了“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治工程”。通过试验和招标,推广了一批防治根结线虫的专门药品和技术方案,年推广1.5万亩以上,力争到2020年根结线虫控制面积达80%以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7769-1.html

标签:农机 现代化 产业 蔬菜 提速 创业

上一篇:玉米种植面积减了玉米机怎么办?
下一篇:植保无人机描绘的愿景太美好,必然不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