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准确把握粮食储备性质用途,着力改善库存品种结构,推进粮食储备管理体系政策调整
目前国家实行中央、地方、社会粮食储备和家庭农户、城镇居民存粮与企业周转库存并存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组织体系和政策措施。近几年来,受执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等影响,主产区丰收的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主要品种大多进入国库储存,粮权归中央,增大了中央储备规模。但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品种占比较大,价格偏高,消化困难,又进一步增大了中央财政负担。同时,受地方财力、管理考核等影响,地方各级政府按“产区不少于3个月、销区不少于6个月”的国家规定要求应建立的粮食储备,也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另外,受消费习惯、主食产业化和企业经营困难等影响,广大消费者、粮食经营企业存粮意识淡薄,未能实现藏粮于民、藏粮于企,缺乏必要的社会粮食储备和周转库存,又进一步放大了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库存压力。对此,要引起重视。重点是妥善处理中央、地方政府及储备粮企业之间关系,合理调整统计口径、测算依据、规模和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标准分级建立落实粮油储备,扩大地方储备规模,大力压缩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储备数量,改善品种结构,推广小包装储存,确保储备粮油规模合适、品种结构合理、管理体系明确、储存质量安全。
(六)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与供求形势,积极推进粮食商品进出口结构调整
近几年来,受国际粮价大幅下跌及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抬升等影响,又出现了粮食品种全面进口现象。据统计,2015年全国粮食进口约1亿吨,主要为大豆、大麦、玉米等饲料用粮或替代品种,进一步放大了个别品种国内粮食市场供给结构性过剩矛盾。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准确把握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功能作用,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不动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搞好进口配额,加强内外贸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粮食进出口的调剂余缺、丰富市场、活跃流通作用,防止过度进口冲击国内粮食市场,也要避免依赖进口冲击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七)准确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机制改革评估成果,完善粮食安全责任体系考核管理办法,全面加快法治粮食建设
要准确把握粮食安全由直接管理、微观管理、计划调控、行业指导向间接管理、宏观调控、社会监管、法制保障和依法行政、依法管粮、建设法治粮食转变的新特点,进一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观念,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分解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经营主体和个人责任,明确任务目标,形成整体合力。要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粮观念,争取早日出台粮食法,提高粮食安全立法层次,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效能,切实加快法治粮食建设进程。要充分认识宣传舆论、政策引导积极意义,强化责任,突出创新,综合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APP等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推进粮食商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总之,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当前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相互关联的。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必须在一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农民在农业外找到就业,又需要具有产业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组成部分,两者必须同步推进。在没有整体结构调整的支持下,农业现代化难以有效推进,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来,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跃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董鹏,惠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版权声明:农机360网原创首发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