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粮食供给侧改革之思路
2016-04-01   来源:农机360网原创首发   

  (二)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生产决定流通,解决粮食供给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要从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这个源头上下功夫。当前,对于玉米、稻谷两个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的粮食品种,一方面采取粮改饲、粮豆倒茬轮作和启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途径调减种植面积,同时鼓励国产大豆种植,稳定大豆自给率;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作物生产,推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对于市场短缺的高端粮食品种,扩大生产范围,提升生产品质。同时为农民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市场信息服务,稳定种植和收益预期。

  农业发展方式决定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一是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粮食生产既要重量更要重质,只有粮食质量上去了,形成有效供给,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粮食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形成竞争优势;二是由主要靠生产资料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在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降低种植成本就是增效增收,国家应从提高种植技术、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打通物流通道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从节水、节肥、节药、节电、节油等多环节入手,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种植效益。三是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近年来我国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已不可持续。要加强粮食种植方面的专业化技术指导服务,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探索建立土地休耕制度,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适当休耕改善土地质量,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粮食供给品质。

  (三)把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化解落后产能作为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引擎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上了新的台阶。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大量涌向进口商品,其中进口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面对国内屡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消费者开始转向消费进口食品,认为进口食品卫生标准较高,食用更放心;另一方面我国食品在口味、质量标准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与国外食品整体还有一定差距,进口食品以口味新奇、包装精美、口感好的优点,赢得了国人的认可,即使价格相对较高,但仍是消费者最终的选择。不难看出,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潜力还很大,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和改革空间还很大。

  当前,我国粮食和食品加工行业面临“低端初加工产能过剩,精深加工产能不足,复制产品过多,创新产品不足”的局面,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抓住粮食加工这个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枢纽,从加工转化环节发力,向产业两端延伸。在前端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在中段打造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综合工业园区,在后端巩固和拓展粮油产品消费市场。深刻剖析居民消费心理,把握粮油产品消费趋势,研发新的生产工艺。使粮油加工行业能够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挖掘新的粮食消费的增长点,促进产业经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来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实现粮食加工行业良性循环发展。化解过剩产能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要落实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精神,一方面加快淘汰高耗能、低水平、粗放式的落后加工产能,对于长期亏损、资产负债率高、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稳妥处置;另一方面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基础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较高、增长潜力大的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品牌名牌,延长粮食加工产业链,形成大型的粮食产业集团。

  (四)把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改革粮食收储制度作为粮食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环节

  多年来,国家粮食托市收储政策一直发挥着稳定粮食种植收益预期、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托市价格成为市场收购价格高点,农民对政策产生了过度依赖,形成了种粮“不看市场看政策”的局面,导致粮食生产和需求相脱节,改革并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十分必要。具体措施上,一方面,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改革粮食收储制度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策对市场价格的过度干预,还原市场经济下的粮食生产结构和价格水平。另一方面,改变以价格保障农民收益的现状,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补贴政策。定位好粮食生产和流通环节补贴政策的作用,即粮食生产环节补贴主要用来保障农民利益,流通环节补贴应主要突出引导作用,逐步退出保障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7160-1.html

标签:农机 思路 改革 供给 粮食

上一篇:您在“农惠通”的投资都让谁受益了?
下一篇:植保无人机推广和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