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膜污染影响大呼唤农机来帮忙
2016-03-28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白色污染”面临严峻挑战

  农膜的广泛使用,虽然为农业高产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渐增加,极易造成地膜污染;同时,传统地膜不能降解,自然状态下残留地膜能够在土壤中存留200年以上,已给农业生产和环境带来一系列危害,故称作农田的“白色污染”。

  据农业部门的专项调查,我国每年残存在田野、土壤、沟河中的塑料薄膜至少占到供应总量的10%,现累计残存量已在上千万吨。研究发现,废弃在农田里的农膜碎片及其他塑料垃圾不但给田间管理带来不便,而且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耕作层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及水分的上下输导,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及种子的发芽生长,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导致农作物减产,有时甚至影响到一些农作物的质量。据专家测算,当每亩土地残留塑料制品3.9公斤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水稻减产9~14%、大豆减产5.5~9%、蔬菜减产14~59%。

  此外,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废地膜碎片,一旦被牲畜采食,则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在山西某郊县,近年来牛羊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不断上升,究其原因,大多系误食废塑料所致;据报道北京延庆某牧场的牛羊曾成批死亡,经解剖,其中有一头牛的胃中竟取出了13公斤的废塑料;在新疆因吃废塑料而使梅花鹿死亡的病例也频频出现……目前这一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正常发展。长期以来,重使用、轻回收,农膜残留导致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可降解”地膜(主要包括光降解地膜、热氧降解地膜、淀粉填充地膜等)实际的主体成分还是聚乙烯,使用后裂解成碎块埋在土壤中也完全无法回收,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但由于各地的种植方式不同,废旧农膜机械化回收机具差异较大,地域适用性差,因此配置回收机械的成本很高。机械回收过后,仍然需要人工二次捡收,导致回收成本难以降低。现在,残膜的回收大多采用人工方式,回收不彻底、效率低,且回收的地膜多为就地处理,堆积在田埂或田间道路上,不仅会再次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展生态农业对农膜提出新要求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膜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大。随着绿色生态农业的推进,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对农膜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超薄地膜的广泛使用导致回收困难,成本较高;而一些可降解地膜存在稳定性不够,降解主动性比较差等问题。

  对此,专家指出,当前,应将治理与科研结合起来,农膜企业要继续加大对专用功能膜的开发与应用,让更多可降解、价格合理的农膜进入市场;政府要在建立高效回收体系上下功夫,支持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使废旧农膜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从长远来看,积极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推广应用是解决地膜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当前,农膜生产企业要继续向实现农业的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方向努力,加大对专用功能膜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发展高端农膜。通过普及长寿、流滴、除草、增温、防虫等功能性地膜,进而提高功能性农膜在农膜产品总量中的比例;高端农膜是行业高端化战略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农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要加强对高端棚膜的研发力度,加大在线涂覆po膜、多功能复合膜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推广更适合将日光中对作物有害的紫外光、对光合作用无用的绿光转化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红光、蓝紫光等光生态膜产品。

  二、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自觉性,并逐步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提高残膜的回收利用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膜污染问题,针对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等情况,通过加强环保宣传与技术培训,让农民加深对残膜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清除土壤残膜;同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实施有偿回收制度,如通过采取提高残膜回收价格、开展残膜以旧换新等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对残膜的回收力度。

  三、强化市场监管,保证农膜质量,尽快制定有关农用地膜标准,杜绝超薄地膜使用。前不久,在兰州举行的全国推进农用地膜综合利用现场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做好废旧地膜回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源头控制和高效回收“两条腿走路”的防控策略。首先通过立法来提高地膜质量标准。在地膜生产时,只有地膜的厚度、拉伸度够了,才能捡拾得起来,因此要杜绝超薄地膜使用,从一开始就为回收做好准备;同时,要加强对农膜应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避免强度过低、使用寿命过短的不合格劣质农膜进入市场。

  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全生物可降解农膜研发试验与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地膜污染问题。据专家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就开始开发不同类型的可降解地膜,但由于这些可降解膜性能不稳定,最根本的是主体成分还是聚乙烯,不仅不能真正降解,还会引起二次污染等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在生产中普及推广应用。

  全生物降解地膜和传统的聚乙烯地膜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生物降解性。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大自然中就能够被微生物完全降解利用,使用后埋在土壤中6个月即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污染,同时能够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通过科研攻关,国内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新产品问世。但由于各地气候环境不同,农业生产条件有所差异,对地膜降解时间的要求也不一样,让使用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要真正全面普及推广尚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业内专家表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将助推农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对生物降解农膜的研发力度,加上政策和市场的配合,生物降解农膜的推广为大势所趋,终将取代传统地膜,再次掀起一场“白色革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6861-1.html

标签:农机 帮忙 呼唤 影响 污染 农膜

上一篇:国二升国三 压力变动力厂家齐发力
下一篇:中国试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农民偿贷能力引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