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知多少?
2016-03-03   来源:农机360网《农机新观察》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上,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春节刚过,2月18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印发关于做好农机购置补贴违规通报及黑名单数据库上线试运行工作的通知,旨在持续推进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违规企业的震慑打击力度。

  惠农政策关系到多方利益 应加大政策信息公开力度

  首先,购机者需要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是农机部门系统的一项重大工作,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购置补贴资金达1082.66亿元,其中2015年的补贴资金额237.548亿元。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户的购机热情不断高涨,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全面的了解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和信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是否发放和是否及时发放直接关系到购机者是否要买补贴农机具和是否能及时领到补贴款。

  其次,政策信息公开,是检验农机政府部门的试金石。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是农机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建设服务型和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需求。

  另外,政策信息公开有利于生产企业公平竞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仅能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还有利于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申请进入补贴目录的生产企业关心补贴政策的申报途径、申报时间及申报方式等;没有申请补贴资格的生产企业关心哪些企业具有补贴资格;申请补贴购机的农户关心如何申请补贴款并拿到补贴款;补贴款的发放单位和政府关心该项政策是否落实的及时到位等等,这些相关利益群体都在看补贴政策,都需要便捷地获得有关政策的信息。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有利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规范和透明,确保操作公开、公平、公正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效。

  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虽扎实推进 但沟通渠道尚需健全

  谁来公开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内容的渠道有哪些?事实上,为了保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早在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就发出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给出了答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凡是符合《条例》规定,能够公开的事项,都应分类整理,及时主动公开。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主渠道的作用。地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管理的网站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的权威平台,凡是已开通政务网站的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都应在网站上开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有关信息。

  近年来,农业部紧锣密鼓的出台了一些措施推进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2014年5月19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做好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运行维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力度,引导基层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发了2014版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推进信息公开,确保阳光操作。对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升级改版,公布了各级补贴政策咨询受理、投诉举报和补贴机具质量投诉电话超过10300个;开发试运行了农机购置补贴黑名单和违规查处数据库,力求实现全国农机购置补贴黑名单情况互联互通、即时查询;全国超过86%的县(市)均已在官方网站上开通了信息公开专栏,其他县(市)也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报道、张贴公告等方式宣传政策,力求实现政策内容、实施过程、补贴结果(重点是受益对象具体信息)等全公开。

  然而,工作中时常接到关于农机购置补贴咨询的电话,生产企业通常是不知道如何获得补贴资格,购机户则是申报了补贴迟迟拿不到补贴款,甚至还有因为产品质量不好要投诉的来电,我们当然很礼貌的把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告知他们。在2014年8月25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公布“二季度地方补贴咨询投诉联系电话抽查结果通报”中,抽查结果不尽如人意,有些省份的联系电话完整性和准确性较差,有效率不足60%。抽查地方补贴咨询投诉联系电话,是梳理农户表达诉求通道的重要举措,如果广而告之的电话无人接通,心急如焚的受骗者该如何相信惠农政策和政策的执行者?如果联系电话传来规范用语并能给予合理答复,恐怕多数质量投诉电话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另外,各地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进展不均衡,政策信息公开内容与各方面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公开的形式和程序不够规范,公开的时效性不强,公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中央和省级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比较到位,但是市区县级信息公开存在不及时等问题。记者随机抽查了省级补贴公开专栏和市区级的信息公开专栏,省级的内容基本是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规定进行公开,可是到了市区层面,查询补贴政策的信息公开内容就出现了网页打不开或者网页上面的图片打不开的情况。

  还有笔者前不久在农机360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的文章,回复中竟然有好多读者对该项政策不知晓,这是不是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的一个体现呢?殊不知规定明确指出,申请报废更新审核通过的购机者是可以优先获得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购机补贴资格。信息工作是连接管理部门和群众之间的纽带,这一纽带不仅关乎到农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补贴政策是否能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关乎农民诉求是否能畅通表达,正所谓通则不痛,信息公开是缓解农机行业已经出现阵痛的一剂良药。

  力求补贴政策信息公开最大化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负责人在全国农机化会上告诉记者,“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让老百姓更好的了解政策,也让社会更好的监督这项政策。补贴实施的操作程序,资金使用的进度等,凡是能公开的力求最大程度公开。”

  首先,各级政府应重视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重视信息公开力度,要定期抽查信息公开的渠道是否畅通,提高认识并加强组织引导农机部门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建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其基本权利,要主动从官本位思想向民本位理念转变,增强服务和责任意识,充分意识到政务公开是政府的一种义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各地要加大对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度、过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至少每半月公布一次各县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公布补贴受益对象的有关信息,包括补贴农户姓名、所在乡镇、补贴机具数量、具体型号及生产厂家、补贴额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乡镇农机部门作为最基层一级的政府农机部门,也有必要进行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由于认识不够等原因,目前,需要通过加强意识、完善政策等途径来提高信息公开水平。

  其次,各级要完善政策,提供信息公开的制度保障。从目前实际操作来看,各省都有信息公开相关政策出台,部分地级市和一小部分县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方法。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把信息公开与农机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在人员配备、经费安排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力争做到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有专业人员管理,有专项经费支持,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和效果。

  再次,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应加强全方位监督。信息公开不能是单向的公开,应该是双向的,变“单向输送”为“双向疏通”。强化企业农民集体监督和反馈的意识,应由在原来单一的输送信息基础上增加企业和购机者反馈的信息通道。也就是说第一时间把企业违规行为和农民的需求及时传递给上一级政府。比如有企业反映申报补贴时,因为省级归档时间不固定,企业有可能会漏报申报材料;比如购机户买到补贴农机具之后,什么时候能领到补贴款等等。

  最后,加强补贴信息公开力度,还应加强对违规企业及个人的信息公开力度。发挥好违规处理的联动作用,各省处理情况及时上报给部里,一省违规,全国联动,加大对企业违规的震慑力度。如果处理的信息不沟通,企业在一省违规的同时可能还在享受别的省份的优惠政策,那么对企业的处罚力度就无关痛痒了。建立沟通信息的手段与机制,如果企业在一个省出现违规现象,那么全国范围内将同时同步进行惩处,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对违规风险的认识,同时保障购机者的利益。日前农业部开发的农机购置补贴违规通报及黑名单数据库,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布违规处理结果和黑名单等信息,实现部省互联互通;所有内容(不涉及个人和企业隐私部分)均向社会公开。

  特别要强调的是,关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发放使用情况的信息公开,一旦补贴资金使用完,就要及时对外发布公告,尽量避免使用空头资金。如果国家财政补贴持续发放,转盘能一直转下去,但是一旦中央政策取消了,转盘转不动了,怎么办?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各省要在补贴资金使用上面加以严格控制。在发布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方面一定要及时,该停止的停止,没有资金了就明年再来申请,一定要向农民讲清楚,及时发公告。

  总之,各级政府部门农机补贴信息公开要做到时效性,公开方式的多样化,都应在第一时间发布补贴政策的相关真实信息,及时了解购机户和具有补贴农机具资格的生产企业的需求,疏通人们了解和反馈政策的电话和网络渠道,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5383-1.html

标签:农机 多少 政策 补贴

上一篇:工业设计+智能制造 千亿级产业市场待开发
下一篇:为什么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