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土地金融生意经:土地流转市场催生新一轮“上山下乡”
2015-03-16   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螺旋式上升

  今年是伍勇从事土地生意的第6个年头,无论是过去还是之后的每一步,他都形容为“螺旋式上升”,突破不会来得太快。从土地经营流转向土地金融升级的过程中,还有太多的不确定需要尝试,甚至会有碰壁的风险,他也在等待更多政策包括担保、物权、土地管理制度细则的落地。

  而对于土改为农村带来的新机会,不少摩拳擦掌者的态度则是不想错过,但也不敢冒进。P2P平台“爱钱帮”就是其中之一,有多年风控工作经验的CEO王吉涛对于享受土改红利、涉足农业十分谨慎,他始终认为很多政策尚不明朗,时机还未成熟。

  王吉涛看好新土改后,土地价值的释放,特别是土地经营权抵押业务,会成为一个好的开端,可以解决农民在信用机构、金融机构眼中的可抵押物不足、信用不足、资金不足的状况,但这其中还面临着相当多实际操作上的制约。

土地金融生意经:土地流转市场催生新一轮“上山下乡”

  “抵押物融资,我们称为第二或第三还款来源,当主要收入来源还不起的时候,拿这个来变现。但是配套政策不支持的话,就会让违约成本相当低。”王吉涛觉得,“即便债权债务关系清晰,还是会遇到不少抵押物处置的问题。法院是否支持,能否强制执行,转让流动性如何,有实际变现能力吗?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变更。转让、定价都是问题。”

  对此,20年前就进入农村市场的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也有同感,他始终觉得外部机构进入农村还需要突破诸多节点,“实践发现,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居住相对分散的小农经济体内,外部经济机构很难为小农和流转经营权提供零售金融服务,成本、风险都相当高”。

  由于农业用地产权被集体所有,承包权又不得转让,使得所谓的外部土地流转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外部的投资者来流转农民土地,还是有一些障碍。这让白澄宇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农村的现实,目前他正带领联盟会员机构尝试以农村合作社的方式破局。“通过合作社在村内先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回报率,同时通过合作社内农民自有资金互助解决一部分融资难问题,之后再通过合作社的平台服务系统,帮他们以合作社形式对接银行等外部金融市场,成本和风险、土地流转都先通过合作社进行内部消化。”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4044-1.html

标签:农机 土地 新一 上山下乡 流转 金融 生意经 市场

上一篇: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投放67.2亿元贷款支持春耕
下一篇:家庭农场最高可贷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