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文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农村金融、小额信贷、合作金融、农户与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与供给、金融机构组织制度与业务制度创新。独立与合作出版著作与教材30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政府部委课题、国际合作课题30多项,曾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5年中央1号文件也进一步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那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造成农村金融服务长期薄弱的原因有哪些?怎么深化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教授做客本期“专家访谈”,他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农村金融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创新。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记者:您认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何广文: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需要用现代工业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农民素质。为此,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将逐步建立,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农业现代化,也是一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000061,股吧)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一是通过农业机械化构建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用先进设备替代手工劳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二是用生产技术科学化凝结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的增产贡献率。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在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户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下,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综合经营,生产的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产生了对农业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四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特征的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五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实现劳动者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前提。六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在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基础上,确保人类当代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制约现代化进程
记者:一直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都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瓶颈。您认为造成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的原因有哪些?
何广文: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总体而言,一直存在有机构而缺乏服务、资金总体充裕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贷可得性较差的状况,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薄弱,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产业化发展初期的农业小微企业进入商业信贷市场存在障碍,商业金融机构缺乏服务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内生性组织机制。尽管政府通过激励金融机构扩张农村金融业务网点、对金融机构提供税收优惠、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准备金率、建立政策银行、发放政策性贴息贷款等一系列方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而言,大多数商业信贷机构仍然没有能够建立起自主服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小微企业的内生性组织机制,贷款决策中的农户排斥、农业排斥、农村排斥问题突出,农村金融抑制仍然存在。
第二,农业现代化金融服务机制建设上还存在较多的缺陷。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特别是信贷需求,属于小微金融需求、普惠金融需求,需要近距离地服务,因此,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本土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和机制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县域范围内本土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建设滞后,表现为:正规金融机构在县域的多元化深度不够、竞争有限,县域金融缺乏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型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有促进小微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的多种途径,但是针对县域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需求的创新不足;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取向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政策金融服务机制严重缺乏;激励商业银行自主开展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的机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