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从大把砸钱到重新定位——农民能干的活,企业不要去争
工商企业只有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领域才能真正发挥优势,切忌投入种植养殖等初级产品的生产。通俗地讲,农民能干的活,企业千万别去投资。
“我们终于有了盈利,100万!”记者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传化大地”总经理朱肖祥激动的神情。
100万元,对于“传化集团”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对“传化大地”来说,却是非同寻常:经过多年摸索,“传化大地”终于走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农业产业化困境。他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投资农业是可以盈利的!
“传化”是浙江赫赫有名的大型民企,主营化工、物流等产业。2002年4月28日,浙江省组建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个占地5000亩,总投资5个亿的园区,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方式。而运营方正是由传化集团投资的传化大地。
规划方案、平整土地、招聘员工、购置设备,当朱肖祥终于在大棚里种出西红柿,运到市场销售时,才发现自己的价格高得离谱,市场根本不可能接受。农民种的西红柿每斤只卖2元,而传化的成本就在10元左右。
朱肖祥陷入沉思:农民的土地是自己的,劳力是自己的,不计成本;而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不仅土地需要租赁,人员需要招聘,还要购买社会保险,严格实行8小时工作制。农民为自己干活,可以起早贪黑,为企业干活,则完全可以“出工不出力”。
再掰起手指算算:人工挖掘水池,80万元;从法国引进全自动化的育苗温室,1025万元;组培楼,投资470万元,还不包括水电等配套设施;从荷兰引进玻璃温室,1050万元。
如此巨大的成本投入,西红柿岂能不是天价,还如何在市场上销售?朱肖祥很快调整策略:主动避开农民,不再种植低端的大众产品,而是发挥高科技优势,利用先进的组培技术,生产种子种苗及高档花卉,如蝴蝶兰、大花蕙兰、安祖花等。
高科技、高投入、深加工、品牌营销,是农民所无法涉足的领域,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将农民组织起来,一方面减轻了企业在土地、人力、财务成本上的压力,重资产相应转变成轻资产,另一方面,避免了农民被边缘化的危险,还激发了他们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从产品策略的调整到组织化方式的更新,这一蜕变,让传化重拾企业责任,找准了自身定位,也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真正名副其实。因此,当100万盈利出现在年终财务报表上,整个传化都为之欢呼。
近两年,“传化”再度发力,建起了“农业硅谷”。届时,将有3000家以上企业,8到10万人集聚其中,里面将有技术交易市场、创业大学、人才公寓,以及大型超市、银行学校、医院等等配套设施。根据传化的规划,“硅谷”将是农业科技、生物产业、科技服务集聚的、融为一体的、全国最重要的农业创新枢纽之一。
许多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时,往往“无知无畏”,充满信心,但对现代农业缺乏了解,缺乏想象。专家认为,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必须选准方向,慎而又慎:其一,与农户经营相比,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成本明显偏高,因此,搞普通种养业不仅不具备优势,反而劣势尽显。只有进入高科技、品牌营销、深加工等领域,才能扬长避短。其二,实际操作中,必须优化组织方式,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因为组织方式决定着劳动生产力和土地产出率的高低,甚至决定着农业投资项目的成败。目前来看,公司+合作社+农户这一模式应为首选,就公司层面而言,既减轻了种养殖环节的投入,让公司能够轻资产运行,又发挥了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就农户层面而言,既大大减轻了生产经营风险,又提高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