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断发展,出现两个词。大数据,大数据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互联网+”,它由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产生,它的概念就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例如互联网+房地产、互联网+医疗等。由此,互联网+农业、农业大数据也应运而生。
当做农业的人对这两个词需要秒懂时,有多少人懂它们对农业的真正意义?中国农业网专家庄定云认为,“互联网+”和大数据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没有特殊意义,只有准确作用在实用经济上才能显现出价值;“互联网+”也是一种思维,意味着开放、共享的胸怀和创新、和平共赢的精神。在农业领域中,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节约农产品资源、增加农产品流通率,能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中国的“互联网+农业”时代,哪些农业大数据应用可以成为投资热点?
一、种业市场大数据应用
资料图
在种业市场,对于买种子一方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买到假种子、坏种子,经济蒙受损失。对于卖种子一方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研发能力弱,新技术、好品种少,没有竞争优势。结合这样的种业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两大投资热点,一是避免种子质量风险的大数据应用,二是有助于新技术、好品种交流的大数据应用。
投资热点一:避免种子质量风险的大数据应用
假种坏种很常见,但是种子市场庞大,监管有难度。有大数据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种子问题风险,就可以弥补种业市场监管难的问题。
避免种子质量风险的大数据应用在国内就有案例。涉及面比较广的“全国种子可追溯试点查询平台”就是一个案例,该平台拥有品种名称、包装式样、审定编号、适宜区域、企业资质等多种信息。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输入相关产品追溯代码,辨别种子真伪。另一方面种子商能收集农民对所购种子的反馈及评价,更合理地制定制种计划、调整育种方向、维护知识产权。第二个案例是中国农业网正在开发的云种app,该数据库对于种子的发芽率、田间表现等都有详细记录过程,它开发目的之一就在于让种子经营者可以有效避免种子质量风险,买到更优质的品种。
投资热点二:有助于新技术、好品种交流的大数据应用
“研发能力是种企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应用可以快速帮助实现种企对于新、好品种的开发、研究和交流,增强种企核心竞争力,各大种企必定推崇这样的数据库应用。
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就是一个新技术、好品种的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不仅能知道种企所需要的品种和技术,而且也有科研机构所能提供的科研成果,这个平台的目的是最大化发现品种和技术的价值,不仅让企业拥有了更多新技术和好品种,也让育种专家拓宽了自己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