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模板
“‘为村’是什么?”当《国际金融报》记者向陈圆圆提出这个问题时,她微笑着说,这个叫“为村”的项目已陪伴她走过了6年。
“今年以前,这个问题已在不同的场合回答了超过100 次,我不介意再说一遍”。简言之,“为村”,其实是“wecountry”的英译简称,以“连接,为乡村”作为自己的口号,是一个用移动互联网发现乡村价值的开放平台。
说得简单,做起来难。陈圆圆是“为村”团队的主心骨,过去几年,她曾上百次在深圳和黎平间来回奔波,常年“三下乡”,解放鞋、休闲裤成了标准行头。
陈圆圆和铜关村结缘于2011年。当时,铜关伍佰地方4个寨子打算召集2000名歌者举办一场十八腊汉歌会,却因数万元费用犯了难。后来腾讯基金会通过与腾讯网合作开设专题,想办法为这个活动征集了200名网友观众,村委会向每个人收取300元费用,包他们吃住,一起见证这个村寨山水实景演唱会。
“众筹”还未流行的年代,侗族村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游人尽兴而归后,铜关村又恢复平静。这样的大型歌会多久才能再现?没有一个村民心里有底,陈圆圆也没底。
“他们坐拥绿水青山,却没法把这些变为金山银山。”陈圆圆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的“失连”,这种失连不仅包括情感的失连、信息的失连,更包括财富的失连。
“城市化进程中,村民为赚钱进城务工,引发情感失连和村庄空心化下的信息失连,进一步造成乡村与财富失连,乡村的发展停滞了。三大失连互为牵连恶性循环,不断消磨着乡村的活力。”陈圆圆进一步解释称。
“能不能借助互联网核心能力帮助西部落后乡村发展?”陈圆圆告诉记者,在贵州扎根的6年中,她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才让所有的尝试有了落脚点,她与团队找到了“为村”项目。
据了解,为村平台“连接”的方法可以总结成“为村三式”。第一式是帮助乡村学会如何“连接”,即帮助村民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包,用社交工具实现情感连接、信息连接。
目前,通过9个多月的努力,在铜关村,移动互联网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甚至连老人都懂得在小卖部门口蹭WiFi与远在佛山的儿子视频聊天了。铜关村有自己的的公众号,村委会在上面公示了村民最关心的低保信息和2014年、2015年上半年财务务公开信息,村民们看到后还能同时在微信群里热议。
为村的“第二式”是为村资源平台,即让乡村和资源方按需找到对方。“第三步则是为村庄提供通用素质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庄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陈圆圆介绍,这一步的载体就是社区营造工作坊。
“这将为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精品化、品牌化、个性化打开未来之门。”在陈圆圆看来,包括为“为村”项目建立的创投基金等,最终都将开放众筹,让人人都能为自己看好的村庄助力。
布局农村
在腾讯深耕农村时,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互联网企业也在忙着下乡,布点农村电商。
去年10月,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一大波淘宝下乡运动正式开始。根据阿里巴巴的规划,千县万村计划将首选与地方政府对接,整合当地物流配送、培训机构、农副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农资农具厂家等资源,打造一个“消费品下乡、农村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并提供包括金融在内的综合服务。
在每个站点,阿里将配备一名由村民兼任的代购员,并提供网线、电脑和大屏幕等设施。同时,阿里巴巴还为每个站点开设2万至3万元的担保账户。如果收到货后不满意,服务站会帮村民退货。
“阿里巴巴计划在3年到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的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的服务站,覆盖全国1/3的县及1/6的农村地区。”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B2B事业群总裁吴敏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在农村普及电商,突破信息物流等瓶颈,实现网货走进来,农产品卖出去。
京东则在去年主动接入了农业部的“信息进村入户”项目,直接对接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站,将其作为网络代购点,以及农村物流的配送站和自提点。
在这个过程中,京东会负责对信息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下单购物。农民通过京东购买的商品也将直接配送至信息服务站。同时,选拔京东自身配送体系的员工独立负责一个区县的配送工作,希望用“县级服务中心”模式来撬动农村市场。
苏宁云商的农村战略与京东类似。据悉,苏宁云商2015年计划建成1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5年内建立一万家,深入全国乡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
“在经营方面,苏宁超市将通过专业经营采销体系,把大量优质商品带到农村,同时启动农产品直采、农产品众筹等项目,把大量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苏宁称。
苏宁云商副COO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苏宁在农村电商要做两件农民解决不了的事情,第一是包装的问题。“怎么把特色农副产品的价值体现出来,首先要对当地的土特产品要了解,这就需要运营的能力和包装的能力。”李斌说,第二便是物流和金融。未来,苏宁会依托服务站为中心的枢纽,继续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投入,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从下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