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号文件的核心是不留口子,与国家环保部法规基本上保持严丝合缝。大意如下:2015年10月1日起,通过部级推广鉴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柴油机产品,如未通过中国第三阶段排放型式核准,则不允许使用推广鉴定证书。2016年4月1日起,通过部级推广鉴定并在有效期内的农业机械产品,配套未通过中国第三阶段排放型式核准的柴油机,不允许使用推广鉴定证书。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陈志会长认为,国Ⅱ切国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汽车行业执行排放标准的情况来看,强制性标准一定会越来越严,过渡期越来越短,企业对此不要有太多幻想,应克服困难,积极应对,减少损失。但是,对于协会来说,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企业的困难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是协会应尽的职责,并且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关于农机补贴政策问题,文件层面上已经没有空间,但在具体操作上是否能更加亲民一些,能否酌情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正在协商沟通。我们也向国家环保部做了情况反映,农机产品季节性强,匹配性试验要经过季节的考验,技术转换更需要一个缓冲期,希望环保部能够考虑农机行业的实际情况。
陈志认为,国II切国Ⅲ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农机制造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们更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曾经,欧美是我国农业机械的传统市场,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产品满足不了欧美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因此,农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放弃幻想,积极行动。对于柴油机企业来说,技术能力已经具备没问题,时间有点紧要想办法克服;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来说,应更加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这看似是被动的,实际是积极的,是行业正能量的使然。以往我们考察一个产品的好坏,主要看其安全性;从产业升级的要求看,产品的排放、燃油性、舒适性等指标,将成为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国II切国Ⅲ,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我们那点实际感受。
从世界范围看,节能环保无疑是农业机械研发的大方向。2007年,欧美75~130kW拖拉机就开始实施欧ⅢA排放标准;2011年,所有130kW以上的大功率拖拉机实施欧IIIB排放标准。我国于2007年推出了首个非道路排放国家标准,即:国家环保部于2007年10月1日发布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GB20891-2007)。以2016年实施国Ⅲ标准(欧ⅢA)的时点计算,我们比欧美晚了将近10年时间。
未来排放标准将会越来越严格,缓冲期越来越短,或者就不给你过渡期,这就是趋势,也是现实,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足够的认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第9号公告,2008年9月30日起执行非国I标准,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非国II标准。从非国I到非国II只给了一年的过渡期。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4年第36号公告,《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从2007年非道路实施排放标准的5年以后,就进入国Ⅲ阶段(相当于欧ⅢA标准),预计从国Ⅲ到国Ⅳ将更为迫切。
国Ⅱ切国Ⅲ,是我国执行更加严格排放标准道路上的关键一环,阵痛是一定的,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再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分析,非国Ⅲ基本等同于车国Ⅲ,从实现的技术路线看,基本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线,例如: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单体泵、电控EGR等。排放标准的升级,势必增加拖拉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企业的制造成本,以及用户的采购、运营和维护保养成本。有企业做了测算,仅发动机成本会增加30?40%;而要迈过切换期这道门槛,也基本相当于在企业身上放血割肉。企业躲不过这样的剧痛,这显然是不利的一面。但是,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看,非国Ⅱ升级到非国Ⅲ,由于Ⅲ阶段大都采用电控发动机作为平台,要求主机厂对变速箱、桥、传动系等部件进行技术升级,增加相应电子控制的硬件和软件来配套,以达到动力性能的更佳匹配。同时,电控技术的应用,整车将在操控作业、通讯技术、人机界面工程等方面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正所谓“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必将促进企业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农机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那么,谁将成为终极的受益者?其实答案大家都明白。难道我们不应该看到这其中更为积极的一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