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农业部《意见》中为全程机械化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亦即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在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内,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在有条件的省份整省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资料图
从上可以看出,这次提出的九大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设想,无疑是集聚了行业领导和专家的智慧,是一份高屋建瓴、重点突出、兼顾现实、符合当前国情的一份文件。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宏大而美好的目标,整体实施起来难度却是非常大的。一方面,从当前的发展阶段看,我们农业和农机部门所能动用的资源还比较有限,需要各方凝聚认识、加大助力、协同推进;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前些年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等扶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三大主粮作物的机收率和机播率已经取得了快速推进,某些环节和某些区域的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剩下的工作恰恰都是些难啃的骨头。譬如甘蔗、棉花机械化收获,由于我国农机企业的产品还很不成熟,因此我国这两大作物的机械化主要依靠购买国外跨国企业生产的价格高得离奇的产品,各种因素导致机械化水平裹足不前。从区域看,我国平原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农垦所在的松嫩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而在我国占地面积达到40%以上的广大丘陵山区,因各种条件所限,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这也导致丘陵山区农地的流转速度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农地抛荒现象也更严重。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认为宜集中资源、阶段实施、以点带面、各各突破,同时更加关注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质量(按农业部的定义标准,包括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服务质量和维修质量),而不可过于急切。马云说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并非易事。
这次《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在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内,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这是一个好的设想,培育先进典型、以先进带动落后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经验作法。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达到数字目标而培育典型。现实的情况是,往往上面一旦提出一个工程目标,下面就会想尽办法往里挤,以获得好的政策扶持。在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方面,我们宜采取上面推动、下面推进相结合的做法,重要的是要见实效,而不可让其成为某一省或县级政府机构单方面图谋获得政策惠顾的形象工程的工具手段。只有真正重视全程机械化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地方政府,才能获得农业部等部委层面的培育扶持。有限的农机化扶持政策切不可沦为某些居心不良者权力寻租的工具,就像前些年东北某省偷梁换柱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变成农机合作社数字大跃进的形象工程的招标工具。
我们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有步骤地解决农机化发展的短板,不断解决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后进区域。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较好的经验――2004年开始施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后,小麦、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一些地方谷物联合收获机甚至达到饱和,前些年,农机化主管部门注意到玉米这一重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落后,遂转而通过加大对玉米收获机的补贴,导致国内玉米收获机制造领域快速发展不断成熟,进而大大推进了我国的玉米机收水平。最近,一些地方又在加大对粮食烘干机械的补贴和秸秆还田机械的补贴,这都是非常明智的举措。我们的钱不够,人手不够,需要一步步来。而在这个行动中,要高度重视政策导向的作用。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在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推进有质量的机械化。既要注重发展速度,也要注重发展质量。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我们的农机化工作将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没有发展质量的农机化,则会造成国家资源和农机化系统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不可把目光仅仅盯在数字目标上,而需要一步步推进上述农机化四大质量的全面均衡发展。
此外,在《意见》出台高兴之余,也让笔者略感遗憾的一点是,从大农业的观点看,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还不高,这次《意见》中也只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涵盖了九大主要农作物。而实际上,我国的肉蛋奶的生产也需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的畜牧养殖经济发展并保障食品安全。从细分领域看,我国的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也不高。牲畜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无论从用户经济收益的角度还是从农村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非常迫切。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农场,从养殖、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早已形成一条龙式的完善产业链,譬如将规模化养殖场的牲畜粪便用机械收集起来当作农作物的肥料,既环保又经济。窃以来,如果这次意见叫《关于促进我国农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意见》,更加善莫大焉。
结束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并非易事,农作物全程机械化需要循序渐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我们才刚刚上路!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