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机制造2025发展思路、目标与重点
1、发展思路
新常态的下农机制造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大核心,六大工程。即以提高农机装备核心竞争力,实现有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两大核心战略,重点在技术与产品方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在发展路径与模式方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业务与服务拓展方面实施互联网+工程,实施零部件强基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从而推进农机装备走出去。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90%以上;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实时变量施用技术实现产业化,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50%的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50%;农机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
到2025年,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品种齐全,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并高于95%;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突破动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核心技术,田间播种施肥、植保、收获智能作业机械和养殖场挤奶机器人投入使用;全面掌握核心装置制造和整机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提高到330小时和100小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000亿元。
3、发展重点
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重点突破。要推动农机产品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必须充分发挥农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投入,加大力度研制开发技术密集型高端农机产品及其制造技术。拖拉机产品重点是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收获机产品重点是高效能联合收获机械;农机具产品重点是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重型柴油机、无级变速、电控技术、液压驱动等关键零部件效能和可靠性技术。
坚持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是促进农机装备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农机装备行业将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农机装备的感知、预测、协同、分析、控制和优化能力,大力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渗透融入到农机装备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加快制造过程智能化发展;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故障诊断、在线咨询、培训,数据信息共享,电子商务,推动农机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实施农机关键零部件强基工程。部署农机关键零部件强基工程行动方案,制定农机关键零部件发展目录,发布农机关键零部件发展报告;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加强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 建立基础工艺创新体系;加大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建立完善国家农机装备基础数据库,加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持续优化制造工艺,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制定并实施品质提升计划,不断提高产品可靠性等指标;掌握并运用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强化农装业务品牌建设,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全面推行农机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动农机装备节能减排,大幅降低农业机械作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农机制造绿色改造升级,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技术;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增强企业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农机装备再制造产业。
实施农机装备走出去工程。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农业机械等制造企业完善全球业务网络,鼓励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建厂,完善运营维护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一带一路”、中巴、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等经济走廊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鼓励企业之间采取不同模式联合起来“抱团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新的工业革命已席卷而来, “中国制造”正迈上制造强国的新征途。身处转型关口的中国农机制造业面临着重重考验,农机工业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注定任重道远。
?